民乐县:“四链融合”加强 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近年来,民乐县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部署要求,坚持成长链、服务链、关怀链、赋能链“四链融合”,持续壮大基层治理骨干力量,提升服务群众效能,为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构建“成长链”,壮大基层治理生力军。坚持“选育管用”全链条发力,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供坚强人才支撑。严格标准广泛选。近年来,公开招聘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专职社区工作者134名,将85名长期在社区工作,政治素质硬、群众基础好、服务本领强的社区服务人员有序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选派168名优秀干部到社区任职,全县配备社区工作者219人,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配备社区工作者达到19.02人。导师帮带精准育。创新“选导师+导师选”双向机制,组建导师库、社区工作者人才库和社区“两委”班子后备人才库,选聘28名优秀社区工作者与经验丰富的社区干部担任导师,精准结对帮带120 名年轻社区工作者,储备“90后”“95后”优秀社区工作者56名。强化培训提能力。将社区工作者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每年联合县委党校围绕政治理论、基层治理、居民服务、纠纷调处等需求,精准“下单”开展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和专业服务能力培训4轮次,提升社区工作者专业能力。规范管理促履职。健全完善社区工作者考核与日常管理制度,推行“一社一册”档案管理模式,规范建档立卡、资料收集、档案更新各环节,实现“一人一档”动态更新。将考核评价结果和社区工作者的绩效奖励、岗位调整、等级晋升、评优奖惩、续聘解聘等挂钩,激励社区工作者高效履职尽责。
延伸“服务链”,提升为民服务精准度。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把为民服务作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力链接服务资源,开拓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效能。入户走访摸清底数。深入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暖百家心”活动,建立“房、人、事”三清台账,全覆盖了解14个社区5.06万户家庭、14.02万居民、1.05万条诉求信息,为精准服务奠定基础。定岗定责精准服务。完善社区工作者“定岗定责+服务承诺+先锋指数+评议定级”四位一体管理模式,进一步明确职责、细化任务,219名社区工作者全面下沉包抓209个网格,带动网格长、网格员精细化抓实“3211”行动(三清:清理楼道、清理地下室通道、清理公共区域;两排查:排查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一整治:整治小区环境卫生;一关爱:关爱留守老人、儿童和残疾人),有效提升社区治理精细化水平。结对帮扶传递温度。发挥社区工作者引领带动作用,全面组建“1+2+N”(1名社区工作者、2名专职网格员和微网格员,N名兼职网格员)社区工作小分队,每人结对联系2名特殊困难群体,结对困难群体1211人,帮办实事3500余件。推进“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联动,成立志愿服务队737个、注册志愿者58714人,形成“1+12+8+N”的志愿服务模式,常态化开展“敲门看灯”关爱服务留守老人志愿服务活动1200多次,累计开展帮助4565人次。
建强“关怀链”,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从薪酬保障、晋升渠道、关心关爱等方面入手,充分激发社区工作者的干事创业热情,催生基层治理新动能。完善薪酬保障。全面落实“三岗十八级”薪酬待遇,实行“一人一岗、一岗一待遇”动态调整。按照“岗位工资80%+绩效工资20%”的考核机制,采取组织考核与群众评议、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年度考核结果分级予以绩效奖励,确保社区工作者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充分激发社区工作者干事创业热情。畅通晋升渠道。健全“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社区“两委”专职成员—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职业成长链条,明确岗位任职条件和晋升标准,加大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招录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力度,激励广大社区工作者积极进取,奋勇争先。近年来,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发展党员16人,考录为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5人,提拔进入村(社区)领导班子3人。加强关心关爱。实施社区工作者健康关怀、子女关怀、社交关怀、心理关怀、四季关怀“五心关爱”专项行动,每年组织健康体检1次,设立子女课后托管班14个,举办联谊活动10场次,定期开展优秀社区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多渠道宣传社区工作者先进事迹和工作成果,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社区工作者的良好氛围。
打造“赋能链”,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以促进社区工作者协同合作、资源共享、高效服务为目标,凝聚社区治理关键力量。成立协会强联合。成立民乐县社区工作者协会,构建“部门指导、协会运作、多方协同”的运行机制,促进14个社区219名社区工作者加强联合,协同作战。聚焦社区联建、难题破解、资源整合、志愿联动等重点任务,组建5支“社区治理攻坚队”,召开跨社区联席会议14次,联合解决噪声污染、停车难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2件,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7.3%。建设平台促交流。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开发打造10处“民意交流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区域,创新开设“和谐议事厅”“模拟办事堂”“社工答疑站”等5大特色学习板块,为社区工作者集中培训、日常交流、提升能力打造了平台。累计开展“矛盾调解实战演练”“智慧社区系统操作”等专题培训10场次,覆盖社区工作者200余人次,社区工作者持证率从35%提升至 62%,服务专业化水平显著增强。优化力量促治理。绘制民乐县社区分布“全景图”,详细标注社区地理位置、社区工作者配备等关键信息,整合社会组织、共驻共建单位等多方力量,实现资源分布“一图可览”,力量调配“一键响应”,高效保障主动创安创稳、文明城市创建等10多项重点工作和重大活动顺利开展。通过“复盘—优化—提升”闭环机制,推动社区工作者持续优化“网格化巡查”“居民诉求响应”“志愿服务”等8项工作流程,事件办结效率提升40%,群众办事时长缩短1-2个工作日,县域社会治理效能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