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古镇:板凳架起连心桥 共治绘就振兴卷
南古镇扎实推行“板凳会”基层治理模式,以“联系群众服务零距离”为宗旨,让小板凳撑起大治理,让村级“微治理”既有力度更显温度。
无台无室见真情,唠嗑说事解民忧。南古镇打破会议室局限,将“板凳会”开在小院里、凉亭里、田埂上、大树下,没有主席台的隔阂,党员干部与村民或倚树而靠、或席地而坐,以拉家常的方式畅聊心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主题党日”活动,镇村干部用乡音解读政策,用身边事阐释新规,让政策“活起来”;群众以朴素语言直言诉求,把“烦心事”摆上台面,让干部“动起来”。这种接地气的交流方式,拉近了干群距离,让“见真情、不说两家话”成为“板凳会”的鲜明底色。
政策上门暖民心,民意上达聚民智。镇村干部通过召开“板凳会”,用“百姓话”宣讲防溺水、防盗窃、防电诈、交通安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人居环境整治等政策,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建言献策,现场氛围热烈和谐。这种“政策送上门”的宣讲模式,取代了以往“群众上门寻政策”的被动局面;“意见箱搬上台”的互动形式,让“为百姓做主”转变为“让百姓做主”。会后,干部逐条记录建议、逐项落实诉求,在解决急难愁盼中锤炼本领,实现从“你要我办事”到“我为你服务”的作风转变。
微治理见大成效,小板凳撑大格局。南古镇发动网格员用群众身边人化解群众身边事。从产业发展规划到人居环境整治方案,从矛盾纠纷调解到民生政策落地,处处可见村民建言献策的身影。政策宣讲更精准、民意表达更畅通、问题解决更高效,“板凳会”既成为政策落地的“宣讲台”,也成为民意收集的“意见箱”,通过民意征集,把支部建设的“尺子”交给群众,以群众满意度为作风建设的“度量衡”,彰显了“众人拾柴”的治理合力,更成为党群同心的“连心桥”,让基层治理在共治共享中焕发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