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养宜游”城市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政策解读
政策文件链接:关于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养宜游”城市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一、起草背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全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安排,结合我县工作实际,提出了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养宜游”城市的意见。
《意见》共有三部分组成。一是总体目标;二是主要任务;三是组织保障。
《意见》主要是为了将我县建设成为气候舒适、生态优美、配套设施和服务完善、就业创业环境良好,适宜居住、就业、养老、休闲度假的生态宜居城市。
二、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为总体目标。到2025年,城市规划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10.5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达到10.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5%,成功创建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国家“零碳”城市。到2027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2%以上。到2029年,城镇常住人口达到12.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旅游人数达1350万人次以上。力争2030年底,建设成为适宜居住、就业、养老、休闲度假的生态宜居城市。
第二部分为主要任务。一是实施城市建设更新行动,主要是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布局,坚持国土空间规划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城市更新塑造中的重要引领作用;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到2030年实现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再生水利用率达到70%以上,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城市地下管网覆盖率达到100%;扩展城市生态空间,到2030年城市绿地率达到44%以上。二是实施城市管理攻坚行动,主要是夯实城市管理基础,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网,建设面向社区居民的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持续提升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水平;提升智慧城管水平,实现对城市管理的全领域、全时段监管和城市管理问题的高效率、高标准处置,走出一条智慧化“绣花式”城市管理新路子;强化重点领域综合治理,重点整治入城门户、交通干道、中心广场等公共空间,整治城市道路两侧违规占道堆放、占道经营、占道停车等现象,集中整治城市垃圾箱、公共厕所、休闲座椅、公交站牌、交通标识标牌、道路指示牌。三是实施城市服务能级提升行动,主要是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依托城市空间总体规划,支持建设业态丰富、环境舒适、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生活性服务业消费集聚区,提高生活服务消费承载力;加快发展康养旅游产业,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产业优势,统筹利用县中心敬老院、县养老服务中心闲置设施,建成集医疗、康复、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型康养机构,开展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护理型养老床位数占养老机构床位总数比重达70%以上;提升住餐服务质量水平,力争2025年底,新培育限额以上住宿企业1家、限额以上餐饮企业2家以上;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产业,大力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聚焦养老、托育、教育、医疗等供需矛盾突出的领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提供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的普惠性服务。四是实施就业创业富民行动,主要是加强重点行业企业扩岗支持,深入开展“援企稳岗·服务千企”行动,聚焦带动就业能力强的重点行业、重大项目和招商引资企业,配备就业服务专员,及时建立企业需求清单,跟踪做好政策解读、用工服务、技能培训、维权保障等服务;强化技术人才支撑,在2025年建成培训就业发展一体化的现代服务业实训基地2家以上;激发创业创新活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创办投资少、风险小的创业项目,从事创意经济、个性化定制化文化业态等特色经营。五是实施城市文化生活惠民行动,主要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加强城乡建设中的文物保护,严禁随意拆除老建筑、砍伐老树,注重城市文明传承和文化延续,建立全县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管理数据库和安全监管平台,实现文物资源可持续发展;融入现代文化元素,坚持以民乐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积极参与“十个一”精品文艺创作和“彩虹张掖”美术创作,鼓励开发文化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娱乐等新型文化业态;继承弘扬红色文化,积极培育打造以扁都口生态休闲旅游区、西路军在永固城休整遗址、民乐文化产业园、河西解放纪念馆、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为主的串点成线红色文化旅游精品路线。
第三部分为组织保障。成立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养宜游”城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及时研究解决工作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各牵头单位负责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和对接落实相关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