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县南丰学区2023年工作综述
新的一学期,南丰镇寄宿制小学在民乐县教育局及南丰镇镇政府的领导与关心下,以“聚力赋能谋发展“润心涵养育新人”为目标,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以全面推进“新时代、新方案、新课程、新教学”为主线,坚持素质教育,加强文化引领,深化教育改革,全力创先争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坚持意识引领,厚植党建红色底蕴
南丰寄宿制小学党支部坚决贯彻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继续发挥“金山红烛,健行先锋”优良传统,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层层带动,压实责任,在抓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的同时,促进教师队伍的发展。
通过政治学习、党员主题活动等形式,促进党员真正树立起“我的岗位我示范”的带头意识、“我的领域我争先”的先锋意识、“我是党员我付出”的奉献意识。鼓励党员争做攻坚克难的尖兵,爱岗敬业的模范、无私奉献的榜样。
二、紧扣“润心”行动,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我校德育工作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品格提升工程建设为抓手,以关爱学生生命健康为重点,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劳动教育、生态文明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营造学校良好的校风、学风,构建文明和谐校园,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德育模式,切实提高学校德育水平。
(一)优化德育队伍建设,落实校本课程实施
课程体系包括劳动课程、手工课程、研学课程、经典诵读课程,涉及学校的所有学科老师。学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协同各学科老师挖掘渗透于各学科课程中的品格提升资源,落实并不断丰富校本课程内容,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培养其形成强健体魄、阳光心态、自我管理、良好耐挫的品格。
(二)开展德育主题教育,丰富项目研究成果
1.红色教育。充分利用班队会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开展“我的理想信念”“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评比活动,以正确的价值取向为引导,鼓励学生学知识、增本领、强体魄,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开展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活动,主题演讲、手抄报、征文等比赛,以各种节日、纪念日为契机把红色教育融入活动之中。
2.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观察、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在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的同时,利用各种途径,以“课程+活动”的方式,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强化学生的抗逆力训练;进一步打造学生成长中心,开展好师生、家长的心理团辅、个辅工作。
3.劳动教育。积极拓宽家校社三维实践渠道,改变由讲授到研学结合的劳动教育方式,将实践活动作为劳动课程实施的有益补充,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利用“开心农场”劳动实践基地,依托劳动节,确立“劳动月”“劳动周”,开展“劳动最光荣”主题班会、升旗仪式、征文、手抄报、绘画、合唱、主题研学、美食节等,不断丰富学生劳动体验,提高劳动素养。
4.法治教育。法治教育紧抓不放,重点做好教育防范工作。每年依托12月4日开展法治主题宣讲、升旗仪式、主题班会、手抄报等活动,使法治教育工作常规化、制度化,引导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切实落实学校法制教育内容。
5.生态环保教育。学校以家庭和社会资源为依托,加强学科渗透内容,开展“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我先行”等主题班队会,开展环保主题演讲、主题知识竞赛等活动。坚持“从我做起,带动全家,推动社会”的活动思路,进一步推进环保教育的深入开展。
6.家庭教育。进一步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鼓励家庭教育力量对学生成长的正面引导。采用“请专家”“展风采”“有互动”等方式,做好学校、教师和家长的有效沟通,进一步建设家长学校。
三、加强研究,深化改革,推进课程建设
1.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推进启智课堂建设。围绕新课标的落实,开展五育融合相关的课题研究。采用研讨、观摩、评课、议课等方式,组织教师认真研读各学科课程标准,开展基于课标的教学与评价,转变教学理念,实现课堂转型。
2.三大学科围绕“大单元整体教学”进行探索。围绕“任务群”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从知识走向能力,从单篇教学走向基于任务的大单元教学。
3.充分调动教师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张扬教师个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力引入社会教育资源,将校本课程与课后服务相结合,关注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潜能,培育学校特色。
4.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指导教师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本(三、五年级必修),积极开展对劳动课程、心理健康课程、书法课程等的研究,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5.开展学科课题研究,推进课程校本化实施进程。各学科通过课题研究,探究课程校本化实施策略,梳理校本课程的理论与体系。
百尺竿头宜奋起,扬鞭催马任驱驰,用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稳扎稳打的实际行动和焕然一新的优异成绩,开创南丰教育新的局面,铸造南丰教育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