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动态 民乐概况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政民互动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其他法定信息 > 数据发布

民乐县2019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机构:民乐县统计局 2020-03-17 09:28:00

一、2019年经济运行特点

201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8.68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99亿元,增长6.24%,第二产业增加值11.21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28.49亿元,增长6.1%。在第二产业中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8.22亿元,增长8.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建筑业增加值2.98亿元,增长4.8%。

(一)农业生产形势稳定。2019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105.64万亩,较去年同期增长0.61%。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总计64.75万亩,同比增加6814.67亩,增长1.06%;总产量28.83万吨,同比增加0.91万吨,增长3.24%。其中:夏粮作物播种面积39.24万亩,同比增加3.48万亩,增幅9.73%;总产量15.27万吨,同比增加1.78万吨,增幅13.19%。秋粮播种面积25.5万亩,同比减少2.8万亩,下降9.89%;总产量13.56万吨,同比减少0.87万吨,下降6.06%。其中:油料面积8.63万亩,同比减少3.74万亩,下降30.21%;产量1.47万吨,同比减少0.54万吨,下降26.98%。蔬菜面积4.89万亩,同比增加2.13万亩,增幅77.44%;产量5.4万吨,同比增加2.29万吨,增长73.31%。药材面积18.69万亩,同比增加1.71万亩,增长10.69%;产量6.72万吨,同比增加2.17万吨,增长47.52%,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全县主要大牲畜牛存栏4.33万头、出栏0.89万头,同比分别增长3.93%、23.38%。猪存栏12.27万头、出栏17.36万头,同比分别增长-5.47%、7.41%。羊存栏30.14万只、出栏22.07万只,同比分别增长4.64%、10.25%。

(二)工业经济稳定增长。2019年,全县2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全县完成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22%。2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7.81亿元,同比增长4.7%,完成销售产值26.78亿元,产销率达96.3%。其中:重工业实现产值7.89亿元,同比增长3.8%,轻工业实现产值19.92亿元,同比增长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11883万千瓦时,增长8%,纳税5722.6万元,增长8%。规上工业企业中,全年完成产值上亿元的有6户,累计完成产值21.03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75.64%,有力地支撑了全县工业经济的稳步增长。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2019年,全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64%。其中:500-5000万元项目完成投资68338万元,同比增长3.04%,占全部投资的17.45%;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6.30%,占全部投资的65.79%;房地产开发项目完成投资同比下降5.24%,占全部投资的16.76%。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7.56%,占全部投资的9.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同比下降6.3%,占全部投资的6.0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5.06%,占全部投资的84.14%;民间投资(含房地产)完成投资同比下降21.78%,占全部投资的24.96%。

(四)消费品市场稳中向好。2019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1亿元,同比增长7.9%。分单位看,限额以上单位完成4.02亿元,同比增长17.8%,限额以下单位完成18.69亿元,同比增长6%。分区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5.4亿元,同比增长9.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完成7.31亿元,同比增长5.3%。分行业看,全县批发业销售额增长9%,零售业销售额增长11.2%,住宿业营业额增长9.4%,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3%。

(五)财政金融稳健运行。2019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88亿元,同口径增长5.1%;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6.25亿元,占全年计划的132.37%,同比增长7.3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9亿元,同比增长9.51%,占财政收入比重为46.41%;非税收入完成3.35亿元,同比增长5.59%,占财政收入比重为53.59%。

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81.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4亿元,增长17.93%;贷款余额75.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57亿元,增长6.44%,存贷比达92.59%,比上年同期下降11.44个百分点。

(六)居民收入稳步增加。2019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5241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063元,同比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2825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59元,同比增长9%。

二、存在问题

(一)农业方面:一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矛盾仍然突出,需要进一步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当前,农业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稳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我县种植业结构仍然是以粮食作物为主要支撑,农作物种植品种单一,成为制约农业结构调整的突出问题。另外,农业融资难,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且存在支持不多、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制约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二是特色种养产业规模较小优势难以发挥。全县特色种、养业发展较慢,特色农业生产内容单一、特色产品雷同等问题比较突出。农业生产规模小型化,结构调整趋于雷同,低水平、重复性建设现象依然存在,比较优势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同时受短期利益驱动,部分镇仍然不能结合自身优势进行调整,没有充分凸显特色,盲目跟风的现象依然存在。三是设施农业总体产值不高。我县大部分日光温室修建较早,修建标准低,主要以土墙体为主,由于使用年限较长,部分大棚墙体及后屋面破损,保温性下降,冻害发生频繁,加之设施农业大棚用工多、投入大,造成部分农户和经营主体放弃经营。近年来,虽然县上出台旧棚改造扶持政策,但农户改造设施大棚的积极性仍然不高,影响了设施农业总体效益。

(二)工业方面一是规上工业缺乏新的增长动力。2019年全县没有一户新的工业企业申报纳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库。今年培育的甘肃丝路蓝天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由于国家补贴的电价收入尚未到位,企业纳税申报表上的主营业务收入还达不到升规标准。二是企业经济效益不高,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原材料价格与产成品价格“高进低出”,成本上升较快,盈利空间狭窄。2019年2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资产总计下降1.42%,实现的主营业收入利润率6.52%,较上年同期仅增长0.2个百分点。三是减产企业对规上工业的影响较大。2019年受企业生产线转换、设备检修、产品限产及季节性生产等因素影响,民乐县累计减产企业9户,同比减少产值9802.4万元,影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下滑14.4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一是重大项目数量少、规模小,接续不足。2019年,全县基础设施投资主要依靠G0611张掖至汶川国家高速公路张掖至扁都口民乐段、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等少数项目支撑,若今后大项目不足,或开工进度缓慢,出现“断层”困境,对未开工项目将不能很好地形成投资替接。二是工业投资增长后劲不足,未能有力支撑工业强县建设。2019年,全县完成工业投资同比下降6.3%,占比仅为投资总量的6.08%,开工率和投资完成率都较低,项目建设和工业投资水平不能有效地起到支撑工业强县建设的作用。三是房地产投资增长乏力,增速持续回落。2019年,全县房地产项目虽新增6项,但除2月增长0.74%外,其他月份房地产投资一直处于下降态势,至目前,房地产投资项目19项,占全项在库项目总数的16.7%,其中:7个项目已完成计划投资;投资余量1亿以上的项目3个;投资余量5000万元以下项目6个。根据对房地产项目进展情况的了解,随着天气转冷,房地产项目建设进度将放缓,将会极大地减弱对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撑力。四是民间投资占比小,带动作用有限。2019年,民间投资完成同比下降21.78%,占全部投资的24.96%。由于受近两年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不足、结构调整转换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民间资本对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民间投资一直处于低迷态势,对投资的支撑作用明显不够。

(四)商贸方面:一是限上商贸占比小,带动力不强。我县商贸流通企业整体规模小、经营管理粗放、流通成本高,目前纳入限上统计的29户批零企业、社会宾馆、餐饮服务业企业以传统商业为主,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商业特质不明显,可挖掘潜力低,发展也相对缓慢。限上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02亿元,仅占消费品总额的17%。“限上”流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支撑作用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商贸流通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二是消费分流日趋严重,传统零售已失优势。目前全县消费品市场主要受到零售业态的限制,仍然以传统实体零售卖场为主,虽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稍有好转,但受到商品流通环节多、运营成本高等因素影响,消费被分流日趋严重,传统消费的主导地位受一定程度的影响。三是住宿餐饮业企业规模较小,贡献不明显。由于我县住宿餐饮业多为个体经营户,总体呈现遍地开花现象,对全面提升餐饮业档次和规模难度较大,既限制了行业做大做强,又不利于我县餐饮业营业收入、费用、利润等数据的真实反映。大众化消费没有明显的增长,新的增量不足于弥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量流失所带来的影响,整个住宿餐饮市场销售额增长明显放缓,消费品市场结构性矛盾仍成为影响零售额增加的主要问题。

三、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意见建议

(一)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建好农业产业发展基地。抓好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基础,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抓好农业产业扶贫,推进农民依靠产业获得脱贫增收。加快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二是继续加大产业结构优化力度。重视农业基础地位,更好地协调农业与二、三产业间关系,加速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持续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扩大抗旱作物种植面积,压缩耗水量大、效益低的农作物播种面积,发展中药材、高原夏菜和新兴特色产业为主的节水型特色高效产业。三是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实施农业技术服务指导。针对农业易受市场影响的因素,农户在种、养过程中容易盲目跟风的现象,政府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尤其是加强对各类惠农政策及市场机制导向的指引作用,引导农户合理利用资源,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业产业扶贫技术帮扶与指导,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实施农业技术服务指导,强化对农村劳动力的农业技术培训。重点加大以优质玉米、脱毒马铃薯、无公害蔬菜、制种业、设施农业、病虫综合防治等综合利用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技培训。进一步加强农技服务力度,提高服务水平。

(二)稳定工业生产,夯实经济稳增长基础。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支持现有骨干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改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将电子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生产的各环节,提升企业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拓展发展空间。二是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鼓励企业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力度,扩大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规模,促使工业经济扩量提质增效。三是继续加强企业升规入库工作。对已建成投产的工业项目,要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对达到入库标准的督促企业尽快申报入库。四是协调解决企业实际困难。主管部门要积极了解企业实际困难,对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努力协调企业贷款,对度环保部门查停的企业积极与环保部门协调,帮助企业尽快解决问题,尽早恢复生产。五是大力培育成长型工业企业,扩大规上工业规模总量。针对新建企业“入库”工作滞后的状况:一方面行业主管部门要对前几年及今年已建成投产的工业投资项目进行跟踪服务;对达到规上工业标准的工业企业督促企业尽快申报纳入规上工业名录库中;对已建成但尚未实际投产运营的企业,安排专人负责,帮助企业解决存在的问题,督促企业尽快生产,以此带动全县工业经济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筛选一部分发展前景好,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加强对资金、技术和人才方面的支持,争取早日培育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断壮大全县规上工业经济规模。

(三)强化责任抓好项目建设工作。一是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增强投资发展后劲。继续强化项目储备力度。各相关部门要坚持超前运作,认真搞好项目衔接,筛选储备一批符合产业政策、有利于结构调整的好项目、大项目,保证“项目链”不断节,确保新开工项目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确保投资增长后劲。认真抓好重点项目的落地开工和投资进度,重点项目的带动、支撑作用不容忽视,千方百计做好重点项目各个环节的工作,确保重点项目的顺利进行。二是着力改善投资环境,促进民间投资稳定增长。要保持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稳步增长,各部门要进一步采取措施,贯彻落实好国家进一步促进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放宽民间投资领域限制,提供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降低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门槛,强化市场自发调节,促进资源市场化配置;不断优化民间投资结构,引导民间资本扩大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和社会管理等社会事业投资;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导民间投资发展电力、热力、水等基础设施产业。三是狠抓项目开工力度、建设及入库力度,确保应统尽统。各建设单位和主管部门要层层落实责任,抢抓项目建设的黄金时期,深入建设一线督促检查。对影响项目开工的问题按性质分类进行梳理,分层级进行汇报协调交办,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及时解决项目规划、手续办理等问题,争取项目应开早开;对已开工的建设项目, 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节点要求,倒排工期,抢时间、抓进度,在完成投资工作量上下功夫;对开工后已形成实物工程量因入库资料不全等原因未能统计入库的项目,主管部门要指导并督促项目单位尽快完善项目入库所需的相关手续,确保项目应入尽入,应统尽统。相关部门要继续定期不定期开展重点建设项目督查工作,通报固定资产项目建设进度,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全县投资稳定增长。

(四)积极促进第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激发消费者消费意愿。继续组织开展消费促进活动,利用中秋和国庆等假日组织商贸流通企业开展促销活动,发展假日经济。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通过旅游带动三产的发展,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二是引导餐饮业顺应趋势练内功,创新转型谋发展。在餐饮业竞争加剧、企业微利下,产品和服务仍是餐饮业的内生基因,“风味特色”最能吸引消费者。类似于大酒店此等大型餐饮企业应当细分消费群体,即做得出正式招待、婚宴等高端消费席面,也拿得出家常菜系等“平易近人”的菜品,拓宽消费人群,增加消费收入。三是引领传统零售新理念,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在消费新常态下,鼓励传统零售企业打通线上线下渠道,加速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促进新型商贸业态的合理布局与健康发展,全面推进“新零售”时代。


主办:民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民乐县信息服务中心 网站标识码:6207220004

陇ICP备05003861号-1

甘公网安备 62072202000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