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纲要

民乐县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索引号 620722028/2022-00162 发文字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民乐县林草局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部门 民乐县林草局
生成日期 2016-06-28 15:22:17 是否有效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战略机遇期,按照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根据张掖市林业局《关于报送张掖市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有关材料的通知》和《张掖市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在总结“十二五”林业建设,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了《民乐县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一、“十二五”林业发展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主要建设成就

1.林地面积不断扩大,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到2015年底,新增森林面积4.5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9.17%,比2009年(“十一五”末)的9.94提高了9.23。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了进一步控制,绿洲内部风沙等自然灾害有所减轻。

2.高原生态城市绿化步伐加快。按照“生态宜居”的战略总基调,快速整体推进县城绿化工作,以“一河、一山、两区”绿化为重点,突出特色,合理布局,乔灌花草相结合,建成北区生态园、西区洪水河综合治理工程、西山森林公园等一批城市绿化亮点,开展了花园式园林化单位创建活动活动,先后有县政府大院、县医院等28个单位被评为市、县园林化、花园式单位。

3.进一步健全了农田防护林体系。以高标准农田林网改造工程为主体,加快了全县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的进程,新增和改造农田防护林0.52万亩。目前在县境南北两侧建成两条长137公里、平均宽0.8公里的基干防护林带和贯穿绿洲内部3800多条总长达2000多公里的农田防护林网,形成了以基干林带为两翼,渠路林网为骨架的农田防护林体系,而且林网结构更趋合理,防效更加长久,使全县32万亩耕地置于农田林网庇护之下,农田林网化率达97.1%,尤其是重点公益林补偿项目实施以来,为全县生态林的管护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4.林业产业逐步壮大,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以反季节生产为主的设施葡萄产业已形成规模,截至2014年,全县设施葡萄栽培面积达0.46万亩,产值6900万元,葡萄产业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一项新型产业。大力发展沙棘产业,新栽植沙棘5000亩,全县沙棘基地达10万亩,建成年生产沙棘3000吨生产线一条。

5.林业科技推广成效明显。2010—2014年,全县共推广林业科技18项,总推广面积14.0247万亩(座),引进实用新技术16项,林果新品种达59个,林业科技服务网络覆盖城乡、延伸到户、落实到林地果园,林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明显提高。

6.林业行政执法力度加大,造林绿化成果得到巩固提高。林政资源管理、木材及苗木检疫、林木种苗管理走向规范化,职能单位权责统一、持证上岗、依法行政,执法程序公开透明,依法治林全面落实,有效巩固了造林绿化成果。

7.湿地保护工作进展有序。完成湿地区划工作,建立了湿地管护站,湿地保护工作日趋完善,完成湿地围栏20公里,埋设界碑50块、界桩850个,黑河湿地恢复保护示范区建设全面启动。

8.生态公益林补偿项目运行良好。51.2万亩生态公益林纳入国家补偿范围,落实管护制度和措施,林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二) 林业发展基本经验

1.强化领导抓落实。“十二五”计划实施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生态林业建设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富民强县的战略措施来抓,把造林绿化任务纳入县乡两级工作目标中,实行目标管理,形成了县乡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领导责任制,建立了县级领导包乡、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具体地段的绿化承包责任制,同时,还落实了各级领导绿化点制度。

2.科学规划重布局。始终坚持“南保青龙、北锁黄龙、中建绿洲”的林业发展战略,绘制了“十二五”发展蓝图。把“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湿地保护工程、城市绿化建设纳入“十二五”总体规划之中,同各年度的造林规划统筹协调,在各项工程和年度造林实施中,做到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标准验收。

3.项目带动谋发展。四年来,我县积极规划、申报,先后争取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工程、生态公益林补偿项目、退耕还林工程、种苗工程、黑河流域湿地保护工程、农业综合开发防沙治沙工程等一批国列、省列项目,项目总投资达6755.03万元,其中国家和省投资达5404.02万元。依靠项目带动,进一步加大了造林投入,加快了林业发展。

4.注重科技求实效。健全了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四年推广林业科技18项,推广总规模达14.0247万亩(座),为造林、育苗、葡萄栽培等林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持,林业生产质量大幅提高。同时,在造林中,严把设计关、整地关、苗木关、栽植关和管护关,责任到人,服务到位,确保了造林工程的质量,提高了林业建设成效。

5.政策引导促投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林业方针政策,坚持“谁种谁有”和“谁开发、谁绿化、谁受益”的原则,支持鼓励社会各方面参与造林绿化,在国有、集体林业兴旺发展的同时,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林业也兴起,形成了全社会参与、全民搞绿化的发展格局。“十二五”期间全县造林总投入达6755.03万元,其中国家投资5404.02万元,地方配套、集体和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投资1351.01万元。

6.造管并重保成果。我们坚持造管并重,依法治林。根据《森林法》制定颁布了保护林木林地资源及合理采伐利用林木的规定,各乡村都相应制定了林木管护的乡规民约,全县建立了县、乡、村一体,专群结合的护林防火组织网络。林业部门加强专业化管理,狠抓林木病虫害防治和林政资源管理工作,严厉打击毁林开荒、盗伐滥发林木等违法行为,形成了稳定合理的病虫害防治和林木采伐管理长效工作机制,使林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三)主要困难与问题

1.造林地立地条件越来越差,造林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造林绿化事业的发展。

2.造林投入不足,造林质量不高。随着造林难度的逐年加大,国家投入资金严重不足,造林质量难以保证,有的地方是年年造林年年补栽。

3.林业产业发展缓慢。果品销路不畅,储藏加工企业少,卖难问题突出,经济效益不高;林木种苗生产结构不合理,高档、名、优、新、特品种少,经济效益不明显,产业规模小,形不成产业优势;木材加工业水平低,资源利用率不高。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 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总目标,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创新林业体制机制,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社会动员,大力植树造林,发展现代林业,促进我县林业科学发展,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实现“享受蓝天碧水、拥有宜居环境”美好愿望。

(二) 基本原则

1. 生态优先原则

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全面提升生态环境。在保障生态全面提质的基础上,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突出生态保护与林业产业发展并重的原则,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2.可持续发展原则

““十三五””期间,将是我县林业由资源增量向生态提质转变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县林业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处理好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实现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和合理利用,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3.兴林富民原则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林业产业化水平,以市场为导向,培育主导产业,扶持龙头企业,做大林业产业,实现兴林富民。

4.创新机制原则

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林业发展机制,激励全社会参与林业建设,构建林业要素市场,建立林权交易平台,开展林业金融服务业务,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资林业,构建起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生态建设氛围。

5.依法治林原则

完善林业执法体系,规范林业执法行为,开展林业行政综合执法,加大执法力度,保障林业建设健康有序地进行,切实保护生态建设成果。

三、发展理念、建设目标和总体布局

(一)发展理念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全面实施生态红线保护政策,积极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大生态保护监管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民乐作出贡献。

(二)建设目标

根据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县林业“十三五”总体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全县林地面积扩大到 127.9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十二五末的21.93%提高到22.93%以上,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林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

(三) 总体布局

依据我县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林业发展区域布局坚持“南保、中扩、北治”的方针。在南部祁连山及浅山沿山区,以天然林保护为重点,依托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水源涵养林面积,恢复生态系统;在中部绿洲农业区,以农田林网和林业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依托三北防护林工程、种苗基地建设工程、经济林基地建设工程、林产品加工项目建设、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及城镇园林绿化重点工程,以加快农田林网建设、经济林基地建设和“美丽乡村”步伐,扩大绿洲林业区,增强林业生态综合效益,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加强资源环境保护,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林业发展道路,贯彻落实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步骤,扎实进行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建设;在北部风沙区,以沙漠化治理为重点,依托三北防护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建设,通过工程化措施营造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合植被和大面积的封沙(滩)育林,提高林草覆盖率,控制沙化扩大趋势,改善生态环境。

四、主要建设任务

(一)推进祁连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启动实施《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祁连山区89万亩林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管理体系逐步健全。

(二)实施南部浅山沿山区陡坡地还林还草。依托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对沿山区25度以上坡地进行生态治理,到2020年完成退耕还林还草15万亩。

(三)加快城乡绿化美化步伐。十三五期间新增城市绿地50万平方米,城市外围防护林500亩,城郊西山森林公园造林5000亩;建设生态文明示范村80个,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四)生态公益林管护面积不断被扩大。在全面管护好现有35.5万亩公益林的基础上,通过加强林地抚育,提高林地覆盖率,申报纳入国家级公益林面积达到50万亩。

(五)林业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特色林果产业面积达到12万亩,种苗培育面积4000亩以上,森林旅游等效益逐年提高。

五、重点建设项目

“十三五”期间将重点抓好生态建设、森林资源保护、林果产业发展、林业服务体系建设等四大工程建设,概算总投资13.85亿元。具体如下:

(一)生态建设项目

1.退耕还林工程。计划完成退耕还林5万亩,封山(沙)育林10万亩。补植补造6万亩,建立科技示范点10个,培训林农4000人次。

2.“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以荒漠化和沙化治理为重点,规划任务为人工造林1万亩,封育3万亩。

3.防沙治沙工程。在绿洲与沙缘相接地带,重点风沙区等区域,营造以红柳、花棒、梭梭等灌木为主的防风固沙林1万亩,在天然植被较好,生态区位相对重要的石岗墩滩实施封育10万亩。

4.农田林网建设工程。采取新植和更新改造相结合的办法,在全县实施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1.5万亩,将我县建成省级农田林网建设示范县。

5.退化林分改造。采取更新、补植和加强管护等措施,加快对全县退化林分实施改造,用五年时间,完成退化林分改造5万亩。     

6.造林补贴项目。计划完成造林补贴5万亩,其中乔木林1.6万亩,灌木林3.4万亩。

7.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项目。规划在“十三五”期间封禁保护面积达到52579.5公顷。其中:完成围栏1028.95千米,设立警示标牌50个,固定界碑730个,巡护交通工具(巡护皮卡车、摩托车)共32辆,人工促进自然修复17382.5公顷,聘请管护人员60人,修护作业道路60千米,设置成效监测点50个,宣传教育120次。

8.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一是林业生态示范项目。计划完成人工造林3.6万亩,栽植各类苗木59.6万亩;完成封育2.4万亩,其中架设刺丝围栏27公里,埋设警示标牌30块,制作固定界碑6块。二是名优特经济林示范项目。建设文冠果5000.0亩,修建温室大棚100座。

9.城市绿化及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以城区绿化、乡(镇)所在地和村社居民点绿化为主,加大居民点绿化,规划建设任务2万亩。其中建设林业生态小康村镇80个,护村林1.4万亩;护路林0.6万亩。

(二)森林资源保护项目

1.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规划更新造林5万亩,封山育林20万亩,配套完善防火设施、管理体系等。

2.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程。全面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程面积达到50万亩。

3.森林植被恢复费项目。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实施森林植被恢复面积1万亩。

4.民乐县重点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新建办公用房200平方米,旧房改造640平方米,制作防火宣传碑6座、印刷宣传材料10万份;修建防火瞭望塔1座;维修退耕还林区防火道路30公里;计划举办5期防扑火业务技能培训,培训森林管护人员600人配备护林防火各种装备,在退耕还林区修建10个蓄水池。

5.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程。重点是加强监测、预报和防治体系建设,建立森林病虫害情报档案和数据库,掌握全县病虫害动态,预测短、中、长期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和危害程度,定期发布预报,准确及时发布预报,提供防治决策依据;对危害严重的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规划防治面积120万亩。

6.森林公安五化建设工程。加快执法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网上办案;推动执法场所规范化建设,确保执法安全;推进视频会议室标准化建设,确保信息畅通;加强基层派出所基础精细化建设,打牢夯实基层基础;有序推进刑事侦查大队正规化建设,使刑事科学三级技术得以应用。

7.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计划新建管护站1个,瞭望塔2座,埋设界桩600块,加设围栏23公里,植被恢复0.83万亩,共需投资431万元。湿地生态系统补偿工程。

8.民乐县野生动物保护及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建设工程。建设8个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点;建设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检测实验室200m2及配套设施;建设8个野生动物资源野外管护站;制作8块固定宣传牌;印刷宣传材料10万份。

9.民乐县主体功能区规划。规划坚持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在全县林地保护利用区划的基础上,统筹安排林地使用管控方向,制定差别化的林地使用管理措施。

(三)林业产业发展项目

1.特色林果产业项目。在现有基础上,采取新植和低效林改造相结合的办法,巩固扩大设施葡萄、优质梨、优质杂果、仁用杏、沙棘等6大果品生产基地,新增面积12万亩。到“十三五”期末,实现果品年总产量1500万公斤。

2.种苗工程建设项目。建设防沙治沙站苗木培育基地一处,填补我县治沙苗木的培育。 “十三五”期间,我县拟建成标准化育苗基地2个,面积0.4万亩。

3.良种基地建设建设项目。对已建成的祁连圆柏良种基地进行抚育和集约经营管理,“十三五”期间对优良林分选择、子代林测定、种子调制室、物资材料库、种子检验室、晾晒场、林道等进行建设,购置种子检验设备等,采种机械、种子加工设备。

4.森林旅游项目。以海潮坝森林公园建设、扁都口风景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

5.果品储藏加工项目。采取政策引导、国家扶持,以集体和个体经营为主的措施,以贮藏保鲜果品和浓缩果汁为主导产品,综合开发苹果梨、沙棘等加工产品,力争“十三五”期间建成果品保鲜和果品加工生产线,果品保鲜差价可充分获利。

6.林下经济发展项目。力争在“十三五”期间使全县林下经济发展面积达到26.05万亩

(四)林业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1.林业宣传、教育、培训工程。“十三五”期间,一是积极鼓励在职职工参加林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函授、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远程教育,提高林业职工素质。二是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提升专业技术人才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推进培训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为各项林业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农民群众的脱贫增收提供智力保障。五年总计培训职工及农林技术员10万人次,每人300元。

2.林业科技推广项目。“十三五”期间,继续扩大林业科技队伍建设,建成林业科技及林产品信息服务网络,推广林业科技项目15项,引进林业实用技术、林果新品种30个。

3.国有林场扶贫项目。“十三五”期间,逐步完善林场基础设施,开展以种养业为主的国有林场多种经营工作,促进林场经济发展,加快4个国有林场脱贫致富步伐,规划完成国有林场危房改造80户、新建改建林区道路65公里,解决林场用水安全建设等项目,完善林场基础设施,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

4.一级木材检查站建设项目。建设扁堵口一级木材检查站,使其在保护全县森林资源、方便流通、维护木材经营的正常秩序、制止非法运输木材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六、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

1.加强林业发展规划编制和管理

坚持分区突破,立足林情、县情,围绕林业如何发挥提高实现“三大目标”的贡献率,认真组织开展林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林业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确定林业发展的目标、发展的重点和措施,科学指导林业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

2.加强林业体制机制建设

一是继续深化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全面推广“林权IC卡”,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行林农小额循环贷款,进一步深化金融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林权抵押贷款增量扩面。二是推进林业工作机制创新,完善林业工作责任制,把林业工作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健全林业内部系列工作制度。坚持制度理事、规范办事,制订完善林业部门工作规则和系列专项工作制度,提高林业部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履行职责的管理水平。

3.加强林业法治建设

加强林业普法工作,以学习、宣传、贯彻林业法律、法规为抓手,创新林业普法的平台,加大林业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森林云和”建设环境,促进依法治林。适时组织开展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专项斗争、林地专项整治行动和打击盗滥伐森林资源违法犯罪等专项行动,增强森林保护执法的威慑力,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办理一案、教育一片。

(二) 资金保障

1.加强林业资金筹措

积极争取省级有关部门对我县林业生态建设、林业产业发展和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支持;县里制定相对稳定的财政支持绿化造林、木本药材等重点林业产业、森林消防、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林业基础产业发展财政政策。同时,加快推进政策性林木保险,逐步加大政策性林木保险费财政补贴率。

2.加强林业基础建设

规划和推进林区道路建设工程,改善林区林农的生产条件,降低林业生产成本,促进林农增收;国有林场生产生活设施改善工程,推进林区危旧房改造,改善林区职工的生活条件;加强林业木材检查站、基层林业工作站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基层林业工作机构在林业政策宣传、资源管护、林政执法、生产组织、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等职能和作用。

(三)技术保障

1.加快林业科技推广普及和林业信息化

加强林业的基础研究,加快推进森林资源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建立资源的基础数据库,为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加强林业标准体系建设,强化林业标准化生产,在绿化造林、产业基地建设、林产品培育等领域,在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各环节,严格执行林业技术标准,确保林业项目建设质量,提高建设效益。大力推广林业先进适用技术和普及林业科学知识,以林业科技进步推进林业现代化,促进林业成果转化和运用,提高林农的致富能力,提升林业科技的贡献率。加快推进林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建设县级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建立健全森林资源档案管理体系,提高林业工作的效率和林业管理水平。

2.加强林木种苗建设和管理

深入实施林木种苗工程,组织开展林业生产的用苗和培育,保障林业生产的苗木供应;加快选育和引进新品种,加强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增强良种生产能力;深化林木种苗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林木种苗管理机构建设,加强和规范种苗市场的管理,提高种苗依法行政和科学管理水平。

(四)文化保障

1.加强森林生态文化建设

强化“关注森林”就是关注人类自身生存、关注社会可持续发展、关注经济转型升级、关注文化繁荣进步的理念,坚持以营造“生态、健康、向上、和谐”的林业生态文化氛围为导向,不断创新关注森林的活动载体和活动方式,开展“关注绿色森林、聚焦生态美景”森林生态文化系列活动(全民义务植树节、世界湿地日),建设生物多样性、湿地保护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弘扬爱绿崇绿造绿护绿的生态文化,引导更多的群众关注林业,凝聚更多的力量支持林业,提供更多的良策发展林业,提高林业工作的实效,进一步推动林业发展。

2.加强林业信息宣传工作

进一步强化林业信息的宣传作用,不断加大林业信息公开的力度,提高林业工作的透明度;充分发挥网站、报纸、电视台的作用,大力宣传林业生态建设、产业发展、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的工作动态、举措、成效。不断加强林业的信息员队伍建设,强化林业宣传激励机制,提高林业自我宣传的能力。

(五)组织保障

1.着力建设“学习型”机关。建立完善学习制度,丰富学习内容,加强学习交流,以开展政治性、政策性、基础性、实用性学习培训为重点,提高广大林业干部职工政策、理论和业务水平。

2.着力建设“效能型”机关。坚持科学设置、职责匹配、精简高效的原则,及时调整林业组织机构设置,建立与林业发展的形势和履行职能需要的组织体系;优化调整林业人员结构,坚持用人之长,优化人员组合,提升团队的合力;健全岗位工作目标责任制,强化绩效管理,提升林业队伍的整体效能。

3.着力建设“服务型”机关。全面落实林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信访工作责任制,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整合审批的项目、简化审批的程序,提高林业行政许可的效能;加强林业窗口建设,加快林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办事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