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纲要

民乐县旅游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

索引号 620722039/2022-00167 发文字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民乐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部门 民乐县旅游局
生成日期 2016-03-30 10:45:00 是否有效

为进一步加快适应旅游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民乐县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依据中共张掖市委办公室、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市委发〔2015〕10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民政办发〔2015〕30号)精神,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省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抢抓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机遇,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立足“避暑、休闲、度假”三大特色,按照全县“一轴四区”“一带四路”的战略部署,突出高原生态旅游品牌,推进大景区建设,完善“1226”旅游文化产业格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生态工业、现代农业、环境保护、扶贫开发等多种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旅游资源由多头管理、粗放开发向统筹整合、集约开发转变,推动旅游产品由传统游览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推动旅游服务由低层次、单一化向精细化、差异化优质服务转变,充分展现“金色田园·魅力民乐”整体形象,不断提升旅游业的可进入性、可驻足性、可消费性和可回头性。

二、发展目标

2016年,计划旅游接待人数将突破2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5亿元以上,旅游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以上。2020年,旅游接待人数达到3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亿元以上,旅游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以上。创建4A级景区2家;建成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景区1个、省级旅游专业村6个、省级特色旅游名镇名村名街2-3个,确保全县旅游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三、发展战略

(一)重点突破与区域协调战略

全面优化旅游业发展空间布局,突出大景区开发建设,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景区和旅游项目进行政策、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多方面支持,塑造品牌,打造我县旅游业发展高地。

(二)项目带动与集聚发展战略

通过大景区项目带动旅游市场开发、旅游产业集聚和城市载体功能建设,突出景区项目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形成强烈的市场吸引力,促进产业集聚和升级。

(三)产业升级与产业融合战略

重点突出“避暑、休闲、度假”三大特色,开发户外休闲旅游、乡村旅游、文化体育旅游产品,加快推进一、二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不断开拓旅游产品新领域,发展旅游新业态,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发挥旅游综合功能,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四、总体布局

牢固树立生态、旅游和人文相融共促的发展理念,坚持开发保护并重,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培育开发以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为特色的旅游产业,全力构建以国道227旅游风景线,扁都口、圣天寺景区,东西灰山、八卦营遗址公园及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体育馆、纪念馆“六馆”为主要内容的“1226”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单季旅游向四季旅游转变、定点旅游向串线旅游转变,精心策划特色旅游文化节会活动,拓展景区空间,逐步形成大节会、大宣传、大旅游的发展格局.

五、主要任务

(一)深化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动力

1.明确工作权责,推进职能转变。进一步强化政府推进旅游改革发展的职能,提高统筹指导全县旅游政策研究、规划编制、项目建设、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形象推广的能力。加快推进县旅游协会和行业中介组织改革发展,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完善旅游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方法,建立科学的旅游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加大旅游工作在政绩考核中的赋分权重。

    2.推进改革创新,优化管理体制。以国有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政府推动为主导,以创新发展机制为手段,以打造旅游龙头企业为目标,充分发挥民乐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职能,以此为平台,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提升产业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持续性,推动旅游产业全面转型升级,建立精简统一、管理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和适应旅游产业发展、自然遗产保护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旅游经营企业,逐步组建集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为一体的旅游集团公司,搭建旅游投融资平台。依靠市场化、资本化运作,实现对现有旅游资源的整合,完善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相分离的经营管理模式,在有效保护旅游景区资源的前提下,加大旅游景区景点开放开发力度,通过合资、独资、股份制、拍卖、租赁、承包等多种方式,出让旅游景区内部旅游产品和项目及经营权,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顺应现代旅游发展规律的景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推动旅游产业全面转型升级,促进旅游项目开发,提升旅游品牌竞争力和旅游产业综合能力。

3.健全投资机制,加大融资力度。加大政府直接融资力度,鼓励启动成立政府性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县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连续支持3年。依托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心和文化旅游公司,积极争取上级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募集社会资金,放大基金效应,搭建文化旅游产业投融资平台,重点支持县内大景区开发、旅游基础设施、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和旅游商品开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拓展招商引资领域,深化招商引资措施,积极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商和企业集团开发旅游项目,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开发,形成多元开发旅游资源的发展格局。

4.扩大联盟规模,推进区域旅游。积极主动融入“张掖金色风光休闲游”精品旅游线路和区域联合自驾车旅游线路,完善和拓展国道227线旅游联盟运行机制,编制联盟发展规划,策划精品旅游线路,发布联盟旅行护照,开设联盟网站和微信平台,通过与河西五市的合作联盟,按照“以点带面、从线到片、区域发展”的思路,积极把民乐县旅游业融入全省大景区建设的重要范畴,依托七彩农业观光带、圣天寺、扁都口4A级景区等节点,加强与省内及周边旅行社的联系合作,共同打造国道227线民乐段精品旅游线路,努力把扁都口打造成旅游线路最美节点。一是打造最美国道227旅游风景线和祁连山腹地旅游。依托生态工业园区、六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食用菌产业园和三堡锦绣大地、永固南丰万顷油菜花、干山路特色花卉和中药材种植等特色景观,着力开发国道227线、民南公路沿线乡村文化体验、现代农业观光、采摘、特色餐饮等复合型乡村旅游产品,在公路沿线适度建设集餐饮、休憩、旅游商品展览销售、旅游厕所、停车车、游步道、观景台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观光小景观,配套沿线基础设施,着力打造乡村旅游风情线。二是积极建设火车站旅游节点。开工建设火车站游客服务中心,运行扁都口田园旅行社,积极发展汽车租赁业务,开通开设火车站——扁都口——军马场——焉支山、火车站——扁都口——圣天寺—沿民南公路祁连山腹地旅游——马蹄寺——张掖丹霞、张掖——国道227线七彩农业——圣天寺——扁都口——军马场——焉支山、火车站——扁都口——祁连——门源——大通——西宁等旅游精品线路,形成以民乐火车站为中心,辐射周边景区的旅游路网,努力把民乐打造成河西走廊旅游集散地。三是探索开发乡村旅游新干线。探索开辟祁连山腹地旅游精品线路,带动民南公路沿线圣天寺、青龙寺等旅游节点加快发展。依托干山路、洪平路“三农”工作示范长廊,突出特色作物种植、规模养殖业,融合新农村、乡俗民情、风味小吃,发展乡村旅游业。

5.培育旅游产业,壮大市场主体。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运行规则,打破区域限制和行业隐性壁垒,促进各类旅游要素和市场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打造和全方位开发,引进国内外品牌旅行社、旅游饭店、景区管理公司、汽车租赁公司、旅游电商平台,在我县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鼓励发展和引进旅游策划营销、装备制造、旅游电子商务、旅游演艺、旅游培训、户外运动等专业旅游经营机构。扶持发展旅游餐饮、旅游客栈、休闲农庄、旅游商品开发、旅游客运、游乐演艺等特色中小微型旅游企业。实施旅行社质量等级评定,引导旅行社在旅游客源地设立旅游营销中心,做大做强各类旅游企业。

6.坚持多元“造势”,强化宣传推介。按照新的市场需求和目标定位策划民乐旅游宣传营销,形成宣传促销的整体强势。一是抓节会宣传。精心策划举办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大地艺术节、户外露营大会等品牌活动和赛事,持续扩大对外影响力。二是抓媒体宣传。要在重要媒体刊发民乐旅游形象宣传广告,积极邀请省内外旅游企业、中央电视台等知名媒体、旅游网站等来我县踩线、采风,参加旅游推介活动。依托车站、机场、主流媒体,借助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兰洽会、文博会、张交会等平台,依靠全县干部群众和民乐籍在外人士,利用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人人宣传民乐,个个推荐民乐,形成宣传促销的强大合力。三是抓旅游联盟宣传。强化与227线联盟成员县区、旅行社、知名景区交流合作,发挥兰新高铁交通优势,拓展客源市场,提升民乐旅游知名度。

(二)夯实支撑基础,提升发展实力

1.加快大景区建设步伐。围绕大景区建设,安排特色旅游城镇、专业旅游村、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以及交通、电力、通讯、住宿、餐饮、购物和文化娱乐等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开发大景区核心旅游产品,拓展核心游览区空间,建设参与性、体验性、娱乐性、互动性项目,开发观光、休闲、度假与探险、科普等相结合的高品质复合型旅游产品。充分挖掘扁都口“山、水、花、人”资源禀赋,巩固提升扁都口4A级旅游景区及炒面庄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成果,着眼在“看”上下功夫、在“玩”上拓内容、在“吃”上显特色,在“住”上增效益,深度开发参与型、体验型旅游项目,拓展大地艺术。积极引进其他旅游公司,与其合作开发建设扁都口景区,完善经营管理模式。新建扁都口景区大门,开工建设客运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第二烽火台,延伸石灰窑河道游览区,拓建自驾游营地、商业水街。建成扁都口温泉养生中心,开发温泉养生产品。深度开发特色餐饮、住宿、购物服务和骑马赛马、山地自行车、滑草等体验型、参与型旅游项目。建设火车站游客服务中心,设立特色农产品和文化旅游商品销售平台;运营扁都口田园旅行社,策划推出精品旅游线路,提供“菜单式”线路服务。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游,力争2020年前将扁都口4A级景区建设成全省50个特色旅游景区之一。加快圣天寺景区佛塔广场、文化广场建设,进一步完善景区配套设施,促进佛教文化区、商业区和滨河景观带深度融合,完善区内休闲、绿化、水系、园路及景观节点,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建设圣天寺景区金山“三院”、儿童游乐园、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推进景区与西山绿化互融共建,在周边区域统筹种植特色农作物,形成以“一园一寺一河一山”为节点、农业特色景观为纽带的大景区格局,推进圣天寺4A级旅游景区创建活动。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配合建设永昌至民乐高等级公路、张扁高速公路。配套建设公路沿线的旅游厕所、加油站、游客栖息、购物、特色快餐为一体的旅游服务设施。扩大旅游班线覆盖范围,提高车站与主要景区之间的公交换乘便利性。加大旅游星级厕所建设力度,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站、城镇、景区以及车站、广场等人口密集区新建和改建一批旅游星级厕所,大力提升旅游形象。大力推进住宿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床位工程,以发展中等规模商务酒店、经济型酒店为主,适度发展综合性大型酒店,积极发展家庭旅馆、青年旅舍、汽车旅馆、度假木屋、野营帐篷等住宿类型,结合戈壁、高原、乡村、山地等特殊景观地貌引入特色精品酒店,形成有层次、有容量、有质量的旅游住宿接待产业体系。加大旅游星级厕所建设力度。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站、城镇、景区以及车站、广场等人口密集区新建和改建一批A级旅游厕。从2016年到2017年,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补助、标准规范等方式持续推动,新建A级旅游厕所14座,改扩建A级旅游厕所6座,至2020年前,实现“数量充足、卫生文明、实用免费、有效管理”的旅游厕所发展目标。2020年,创建三星级以上宾馆8家,全县各类接待设施床位数达到4000张。在县城、专业旅游村开发建设特色餐饮街区,集中展示民乐特色餐饮文化。

    3.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开工建设集咨询服务、信息发布、旅游产品营销、旅游商品展示、餐饮休闲、汽车租赁、散客组团和票务中心为一体的火车站旅游大厦,完善以张掖智慧旅游平台为中心的在线旅游信息服务集群。在高速公路出入口、汽车站、火车站、飞机场、城市广场、加油站等地设立游客咨询服务站点,充分利用户外广告、电子显示屏设置中英双语旅游交通示意图、旅游景区示意图。建立自驾游服务体系,完善旅游道路标识系统和自驾游应急救援系统,采用现代通信手段对自驾游游客进行APP 推送服务。推动社会医疗卫生、金融服务、邮政通讯设施和城市休憩环境建设和无障碍环境建设。完善城市的娱乐休闲功能,建设体育健身类、疗养保健类、文化交际类、休闲消遣类等综合性的旅游娱乐休闲设施。

4.推进智慧旅游建设。认真实施“智慧旅游”建设工程,加快建设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行业监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形成覆盖全县的集旅游信息咨询、酒店预订、导游服务、票务预订、旅游商品销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旅游信息服务体系。2016年,4A级景区全部实现无线网络覆盖,建成智能化门禁系统,4A级景区和三星级以上旅游饭店对接文化和旅游部智慧旅游营销平台及国内知名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和票务公司,开展旅游电子商务。2017年,建成旅游行业监管平台,全面实现旅游服务和产品营销信息化。2020年, 3A级以上景区、旅游专业村等单位实现免费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实现全覆盖,将扁都口景区、圣天寺景区、南丰乡炒面庄村、民联乡东寨村打造成智慧景区和智慧旅游乡村,推进“互联网+旅游”新业态发展。

5.建设旅游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充分挖掘民乐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规划建设旅游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开发文化访古、民俗体验等特色旅游项目,推进实现民乐县城旅游化、景城一体化和全域景区化。按照旅游综合收入达到相当于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20%以上,或达到50亿元以上的标准,力争2020年将我县创建成全省旅游强县;依托扁都口4A级景区和圣天寺,建设2-3个旅游名镇,2020年,旅游名镇实现旅游人数超过常住人口的5倍,居民收入有35%以上来自于旅游业,旅游就业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超过20%。

6.努力提升服务质量。严格落实旅游服务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实施旅游行业地方标准,着力推进服务标准化。健全完善旅游综合执法机构,进一步完善旅游市场联合执法检查机制和旅游投诉处理、应急处置、紧急救援等旅游行业监管机制,建立旅游诚信记录和“老赖”“黑名单”制度,加强旅游市场常态化监管。进一步规范景区门票价格,严格落实特殊人群旅游门票费用减免政策。切实加强旅游安全监管,建立旅游景区突发事件、高峰期大客流应对处置机制和旅游安全预警信息发布制度,推进旅游安全综合管理的长效化。

7.全力推进“双创”活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旅游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深入实施农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到2020年,基本建成全域覆盖、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示范带动作用强的旅游新格局,实现旅游创新创业主体从小众到大众、创新创业载体从重点布局到全面建设、创新创业服务从重硬件条件到重软件服务的转变。全县聚集旅游方面的大学生、农民和各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00人以上。服务资源高度聚集,服务模式基本形成,服务链条基本建成,构建覆盖旅游行业的创新创业全过程综合服务体系,旅游科技型企业达到10家以上。引导和支持返乡创业人员因地制宜围绕发展旅游景区、旅游名镇、旅游专业村、农村服务业等开展创业,完善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环境。

(三)完善产业链条,拓展发展空间

1.发展户外运动产业。加强对户外运动旅游产品开发的统筹指导,建设完善扁都口国际自驾游营地和扁都口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基地。加强与国内外户外运动专业机构的合作,积极开发滑冰滑雪、登山健身、户外露营、徒步穿越、赛马赛车等新型旅游产品。加快发展户外装备制造产业,健全户外运动产业体系。

2.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采取景区带动、公司+农户、综合开发、整村推进等方式,培育景区辐射型、通道景观型、城郊休闲型、农业观光型、养生保健型等多种类型的乡村旅游形态, 积极发展农家乐,全面提升乡村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加快国道227线沿线及祁连山腹地旅游产业开发步伐,依托生态工业园区、六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三堡锦绣大地、永固南丰万顷油菜花、干山路特色花卉和中药材种植等景观,打造最美国道227旅游风景线和祁连山腹地旅游,着力开发国道227、民南公路沿线乡村文化体验、现代农业观光、采摘、特色餐饮等复合型乡村旅游产品,在公路沿线适度建设集餐饮、休憩、旅游商品展览销售、旅游厕所、停车场、游步道、观景台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观光小景观10处,配套沿线基础设施,着力打造乡村旅游风情线。认真落实《甘肃省关于实施旅游富民工程推进旅游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实施“美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确定建设1个旅游扶贫试点村。2020年,全县建成省级旅游专业村5-8个,培育发展三星级以上乡村农家乐60家,全县乡村农家乐床位数达600张以上、餐位数达5000个,整体带动就业10000人以上

3.开发休闲度假产品。依托优势旅游资源,面向多元化旅游市场,加快建设休闲度假旅游项目,以优质资源和特色产品吸引高端游客。

--发展农耕文明寻根旅。结合沿山脱贫攻坚工程,在春秋两季积极开辟民乐县东灰山遗址公园至沿山贫困区的农耕文明寻根旅,通过让游客看农耕遗址、体验刀耕火种的原始农耕生态文明、参观榨油坊磨房原始工艺、干农家活品、尝农家饭等方式,开辟农耕文明寻根旅。建立以乡土乡情研学为主,积极开发城市近郊型、景区依托型、田园风光型、传统民俗型等多种类型的乡村旅游,沿国道227线和沿山腹地公路,规划建设旅游示范乡(镇)、旅游示范村、专业旅游村,发展农业观光、农业采摘等体验性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和推销民乐品质优良的农特产品。

--发展现代工业观光旅。把生态工业园区打造成旅游重要景区和节点,通过让游客参观光伏发电、传统粉丝制作、白酒酿造工艺、现代园林产业、六坝高新农业,让游客亲身体验现代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

--发展森林雪山探险旅。响应国家开发和打造森林生态徒步游的号召,在确保安全、环保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挖掘我县祁连山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冰川雪山资源,依托扁都口4A级景区,制定详细的路线规划,逐步开发、引导游客开展森林探险旅游。

--发展登山滑雪健身旅。进一步完善全国山地户外运动训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人员培训,提升服务质量,借全省创建丝路体育旅游长廊的有利时机,建设国道227线体育运动长廊,通过开发特色体育旅游产品,规划扩建国际自驾游营地、户外活动基地和露营地、汽车旅馆,加快针对散客、自驾游市场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发展红色革命体验旅。民乐县地处甘青要塞,曾为兵家必争之地。红西路军西征、王震大军兵过扁都口解放河西,都为民乐留下了光辉的红色革命历史传统和重大历史事件。通过红西路军等革命历史遗址,开发扁都口红军路——河西解放纪念馆为主线的革命传统主义教育体验旅,将研学旅行、夏令营、冬令营等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和县情市情省情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建立研学旅行体系。

4.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加快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保护利用我县东西灰山遗址、圆通寺塔、八卦营、娘娘坟等遗址,弘扬民乐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传统历史文化优势,通过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体育馆、纪念馆,展示我县深厚广博的历史文化。在扁都口4A级旅游景区、民乐县城、圣天寺景区、最美国道227线,征集歌颂民乐、赞美民乐的诗歌、辞赋、题词、历史事件,以刻石、碑记、书法、雕塑等形式进行展示,增强民乐旅游文化内涵;要在各景区依据自然景观的独特造型,融合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创造性地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设计、编排东西灰山民乐先民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场景、张骞出使西域、霍去病西征、隋炀帝西巡、王震司令员解放河西等历史情景剧,展示民乐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计划地将民乐深厚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融入到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课程当中,让孩子从小就了解民乐、热爱民乐、宣传民乐,实现文化、教育、旅游的深度融合。

5.加快商品研发。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依托龙头企业成立旅游商品研发中心,扶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农特产品、民间工艺品、文物复制品等系列旅游文化商品,举办旅游商品展销大会和设计大赛。在县城和南丰乡政府所在地、炒面庄旅游示范村规划建设旅游商品购物街、购物商场、旅游商品专营专卖店、特色名优小吃一条街,开发鸡肉垫卷子、羊肉焖卷子、南丰搓鱼子等特色名优小吃;完善对水陆画、木塑画、刺绣、麦杆画、剪纸、根雕、顶碗舞、皮影戏等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将民乐历史文化和人物事件融入到民间艺术之中,加强旅游形象包装和整体推介,逐步实现专业生产、定点销售、企业运作,促进文化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的深度融合,引导旅游商品进入旅游服务的各个环节,满足游客多样化购物需求,提高旅游消费水平。2020年,全县旅游购物收入占旅游综合收入的比重达到30%左右。

(四)强化政策保障,凝聚发展合力

1.优化土地政策。实行旅游开发建设用地差别化政策。编制和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旅游项目、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建设用地需求。县级年度用地计划适当增加旅游发展用地,保障旅游项目用地需求。鼓励旅游项目建设使用国有荒地、荒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土地出让优惠价格。为旅游配套的公益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可以划拨方式提供用地。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的前提下,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与其他单位、个人共同开办旅游企业。修建旅游设施涉及改变用途的,依法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2.加大政府投入。切实加大县级财政对旅游产业开发的投入。县财政每年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不少于500万元,每年按财政收入增幅同比例增长。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旅游宣传促销、规划编制、重大旅游项目贷款贴息、从业人员培训、政府奖励等。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等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应与发展旅游业紧密结合起来。

3.落实税费优惠和奖励政策。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批准建设的游客客运站场等设施,参照对城市公交站场、道路客运站场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的政策执行。对旅游演艺项目参照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相关税费优惠政策执行。落实旅游企业与工业企业用电、用水、排污同价政策和享受微小企业优惠政策的规定,对纳税确有困难的旅游企业,可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经批准可定期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前置服务项目及收费,坚决制止乱收费、乱罚款和摊派等行为,严禁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研究出台旅游产业开发重点工作奖励补贴办法及旅行社招徕游客奖励办法,对晋等升级的景区、饭店和游客服务中心、旅行社、星级旅游厕所等配套服务设施项目,给予适当的奖励补贴。

4.推进旅游人才专业化。实施旅游人才培训项目工程,采取集中办班、挂职锻炼、赴外考察等多种方式,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积极引进和培养旅游高层次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及紧缺型人才,鼓励各类大中专毕业生开展旅游创业活动,努力为旅游业改革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认真落实导游薪酬和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导游职级、服务质量与报酬相一致的激励机制。落实全省万名大学生就业工程中持续安排旅游名额,向大景区和旅游名城名镇倾斜的人才扶持政策。

5.加强组织领导。增强统筹协调能力,加快推进旅游业改革发展。县委、县政府加强对旅游改革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集中研究解决制约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将亿元以上景区建设项目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计划,实行绩效管理。县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统筹协调解决旅游业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指导督促各乡镇和部门单位落实旅游业改革发展各项任务。严格实行目标管理,将旅游业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纳入乡镇和有关部门单位目标管理责任书,严格考核、兑现奖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