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620722059/2021-00230 | 发文字号 | |
关键词 | 发布机构 | 民乐县农业农村局 |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责任部门 | 民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生成日期 | 2021-04-02 15:18:03 | 是否有效 | 是 |
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轮作倒茬十分困难,病虫源大量积累,危害不断加重,若防治不及时、不到位,将会造成重大损失。
一、播前防治
1.清洁田园。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处理,秸秆用作肥料时要充分腐熟,以减少病菌侵染。
2.深翻灭茬。在玉米收获后至覆膜前,及时开展深翻灭茬、秸秆处理等措施,降低害虫越冬基数。
3.压低虫口基数。玉米播前铲除田埂、地边及沟渠边杂草集中处理。在3月底至4月初,红蜘蛛在杂草上活动时,用15%哒螨灵乳油、或24%螺螨酯悬浮剂等药剂喷施防治,最大限度控制红蜘蛛向玉米田转移,压低玉米红蜘蛛的虫口基数。
二、播期防治
1.种子包衣。选用苯甲•嘧菌酯(阿米妙收)或苯醚甲环唑(敌委丹)+噻虫嗪(锐胜)或丁硫克百威(好年冬)+碧护+成膜剂+警戒色药剂拌种,主要防治苗枯病、茎基腐病、丝黑穗病、金针虫、蛴螬等。
2.合理轮作倒茬。选择与蔬菜、油料、马铃薯等作物轮作倒茬,避免连作。
三、生长期防治
1.健身栽培。在玉米苗期、拔节期加强水肥管理,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控制偏施氮肥,玉米生长期,叶面喷施途保康750倍液+爱沃富750倍液。主要提高根系及地上部发育,增强玉米自身抗病能力,为丰产打下基础。
2.物理措施。针对玉米螟、棉铃虫、地下害虫成虫等趋光性害虫,从5月份开始,在田间每60亩架设一台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3-5天收袋处理一次,以降低田间虫口密度。
3.生物防治。利用性信息素诱芯+新型飞蛾诱捕器,诱杀棉铃虫、玉米螟雄成虫,减少雌雄交配,降低后代种群数量,达到防治效果。在二代棉铃虫卵孵化始盛期,田间释放赤眼蜂,按照2万头/亩的用量,每7天投放一次,共放4次。
四、化学防治
1.玉米锈病、玉米瘤黑粉、顶腐病。抽雄前7-10天,主要防治玉米锈病、玉米瘤黑粉病、顶腐病、叶斑类病害。选择24%噻呋酰胺悬浮剂1500倍液、30%甲•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30%宁南•戊唑醇悬浮剂1500-2000倍液或25%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
2.玉米红蜘蛛。在玉米浇头水之前实行地埂杂草、玉米田连片防治,根据玉米红蜘蛛生活习性和为害特点,要注意在叶片背面喷药,以提高防治效果。6月下旬—8月上旬玉米红蜘蛛田间虫口密度达800头/百株时,开展统防统治。可选用 24%螺螨酯悬浮剂4000—6000倍液、500g/L 溴螨酯乳油1000倍液、5%噻螨酮乳油700倍液等药剂均匀喷雾。
3.棉铃虫、玉米螟。在玉米授粉结束后,二代幼虫未蛀入雌穗前,开展统防统治,降低玉米穗部被害率。可选择6%阿维•氯苯酰悬浮剂、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药剂要轮换交替使用,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
4.玉米穗腐病。玉米授粉结束后,用苯甲•嘧菌酯1500倍液或吡唑醚菌酯2000倍液+阿维•氯虫苯甲酰胺1000倍液+碧护5500倍液+磷酸二氢钾500倍液+安融乐5000倍液,或者氯虫双酰胺10000倍液+炔螨特1500倍液+苯甲•嘧菌酯1500倍液或吡唑醚菌酯2000倍液+磷酸二氢钾500倍液+安融乐5000倍液。主要防治玉米穗腐病,同时兼治玉米螟、棉铃虫、红蜘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