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620722025/2020-00064 | 发文字号 | |
关键词 | 发布机构 | 民乐县教育局 |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责任部门 | 民乐县教育局 |
生成日期 | 2020-06-02 16:45:00 | 是否有效 | 是 |
县直中小学、各学区: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开展,根据教育部《给全国中小学校新学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建议》和省教育厅相关通知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县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切实认清加强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爱学生生命安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贯彻以人为本、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也是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强化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实现家庭幸福、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消极因素对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造成了一定影响,部分学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心理脆弱,无法正确面对得与失,青少年学生轻忽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校园伤害、意外伤害事故等威胁青少年学生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也日益增多。加之疫情影响,学生开学复课后从线上学习向课堂教学转变,学校教学组织活动不断增多,学业压力加大,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教育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各校对此要有清醒认识并高度重视,充分认清开学复课工作的特殊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统筹疫情防控、学生心理健康和教育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平稳度过适应期,切实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教育教学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二、源头预防,切实做好学生欺凌防治和预防性侵害工作
认真按照《民乐县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民教发〔2018〕207号)、《甘肃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预防性侵害学生工作的通知》(甘教师〔2019〕4号)等文件精神,切实加强领导,落实主体责任,扎实做好学生欺凌防治和预防性侵害学生工作。注重源头预防,结合学校实际健全完善学生欺凌霸凌和性侵害行为早起发现、预防和处置流程,全面落实校园欺凌月报制度、班级安全管理月排查报告和签字承诺制度,深入开展防治学生欺凌专题教育和预防性侵安全教育。严格执行校园安全管理规定,切实加强教职员工队伍管理,扎实做好《民乐县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任务清单》中关于防治校园欺凌暴力和预防性侵害的十八项工作任务,有效预防校园欺凌事件和性侵害学生违法犯罪的发生,确保学生欺凌防治和预防性侵害学生工作取得实效。
三、群防群治,切实维护学生生命安全
1.强化校园学生安全保障,从严加强校园封闭管理,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把好“入口关”。全面提升校园“三防”建设水平,人防物防技防提质增效,安保人员及设施设备配置齐全;全面加强对校舍及附属设施、消防、食堂、实验室危化品等处隐患排查,发现一处整改一处,确保校园安全隐患清零。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严格落实“1530” 安全警示教育制度,进一步强化接送学生车辆管理,确保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
2.持续加强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学校协助公安和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校园及周边地区治安排查和环境综合治理,强化涉校(园)高危人员的排查和管控;教育局会同应急管理、市场监管、公安、文化等部门,重点解决影响师生安全、反响强烈的学校周边地区突出问题,依法清理校园周边流动摊贩和占道经营行为,取缔校园周边不符合规定的网吧、游戏厅、歌舞厅等娱乐场所。
3.进一步加强生命安全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感悟生命的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人文情怀,唤醒学生对生命的尊重。
4.针对季节症候与时令性特征,及时下发安全预警通知、发布预警信息,提醒、指导学校做好安全教育和防范工作。当前要重点做好防溺水安全预警和宣传教育工作,学校要切实落实防溺水事故提醒责任,警告学生远离塘口沟渠河道,不要到水塘边玩耍,做到预防溺水“六不”,提醒家长增强安全意识和监护责任,加强周末、节假日期间学生监护,严防溺水事故发生。
四、增效减负,切实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1.尊重教育教学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把握学校的教学节奏和教学强度,稳妥有序做好教育教学衔接工作。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合理制定教学计划,科学安排学生复学返校后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严格规范课时要求,丰富教育教学形式;全面落实国家、省定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计划,按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科学布置家庭作业,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
2.疫情防控期间尽量减少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不赶教学进度,给学生适当的教学过渡期和补缺补差的缓冲期。学校要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不得随意延长学生在校时间。
3.普及安全知识,强调生命教育,提高教师的安全教育意识和校园安全责任感,使之具备妥善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和基本技能。加强宣传教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权利。严禁教师歧视、侮辱、殴打、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教师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对虐待、体罚、性骚扰等侵害未成年学生及幼儿人身健康的行为,实行“零容忍。
五、多措并举,切实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度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积极研究疫情防控对学生心理方面产生的影响,及时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摸底和心理危机干预,加强学生心理辅导。上好开学心理辅导课,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学生教育引导和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学生调适心理,消除心理障碍,释放负面情绪,增强心理正能量。
1.积极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排查,结合心理咨询记录及班主任与心理健康教师的日常观察,做好学生隐性心理问题的预判、引导和教育,确定心理高危学生,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心理干预等服务,缓解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可能导致的应激反应、学生到校学习和因家庭原因导致产生的焦虑等负面情绪,确保学生心理健康。
2.加强中小学心理教育课程建设,确保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列入课程计划,小学四至六年级和中学阶段各年级每月安排1节心理健康活动课,各学段各年级每学期至少有1节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班团队会。
3.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三个一”活动,即: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一次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做到全覆盖;充分利用校园各宣传媒介,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普及活动,科学应对焦虑、压抑等心理状况;家校联动,举办一次学生家长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帮助家长提高开展家庭教育的能力,提醒家长关注孩子情绪,协助家长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
六、丰富内涵,积极开展多种形式校园文化活动
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多样性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广播站、学校微信公众号、校园刊物等线上线下多种载体平台,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完善德育教育资源,把教育活动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落在平常,营造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坚持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的理念,大力开展美育、体育、科技创新、传统文化、手工劳动、社会实践等领域的学生实践活动,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校园活动和适宜的户外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释放心理压力,增加积极体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加强同学之间互助交流、互相帮助、形成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和校园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形成温暖、温馨的学习氛围。
七、协同共育,推进“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
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QQ群或钉钉群)等,做好家校沟通,细化沟通内容、提高沟通频率、丰富沟通形式,完善沟通流程。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组织教师通过电话、微信、QQ等方式,对所有学生开展一次家访活动,与家长沟通交流学生居家学习生活和在校期间表现情况,及时向家长通报学校防控举措和教育教学安排,争取家长理解和支持,引导家长心理预期。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面对的困难问题,缓解家长焦虑情绪,协助家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深入推进家校协同育人。
八、用心关爱,做好特殊群体学生帮扶工作
全面摸排并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家庭困难学生、患心理疾病学生、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子女、随迁子女、学习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学生,开展一次面向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爱活动,及时发现学生情绪不良的苗头,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化辅导和关爱帮扶工作,建立工作档案,实行长期一对一跟踪帮扶。关注毕业年级学生,重点做好学生中考、高考前、期末考试等考前心理疏导工作,引导学生调节身心状态,树立信心,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复习规划,缓解学生考试压力。关注受疫情影响较大及较易出现情绪波动的学生,提供预防性心理辅导、学业和生活支持,帮助其顺利度过心理不稳定期,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做好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学生正确处理竞争、挫折、早恋等问题,保证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
民乐县教育局
2020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