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620722025/2021-00113 | 发文字号 | |
关键词 | 发布机构 | 民乐县教育局 |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责任部门 | 民乐县教育局 |
生成日期 | 2021-03-15 11:23:02 | 是否有效 |
为贯彻落实《张掖市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张掖市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试点方案》,进一步细化改革任务,全面推进全县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试点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持之以恒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落实《张掖市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张掖市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试点方案》和《民乐县深化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工作方案》,推动形成学校努力办好思想政治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想政治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想政治课的良好氛围,统筹推进全县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积极建设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工作任务
(一)壮大思政课教师队伍。多措并举,拓展思政课教师队伍来源,统筹解决好思政课教师缺口问题。初中、高中应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小学思政课教师可由班主任或相关课程教师兼任,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等领导管理人员应在培训合格后兼任小学思政课教师。实行思政课特聘教师、兼职教师制度,鼓励中小学聘请本地区党政领导干部、社科理论界专家、企事业单位管理专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负责人和各行业先进模范、英雄人物等兼职讲授思政课。
(二)提升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加强思政课教师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健全专题培训制度,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促进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健全中小学思政课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各中小学要将思政课教师实践教育纳入学校年度计划,确保每位思政课教师每年参加实践教育活动不少于2次。依托国培省培市培计划和中小学思政课骨干教师提升计划等项目,每3年对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至少进行1轮次培训。加强骨干教师培训,鼓励骨干教师在职参加继续教育,培养思政课“种子”教师。
(三)打造思政课教师名师梯队。做好省、市、县、校级思政课教学名师、教学骨干和示范教学科研团队遴选、推荐工作,着力打造一批金字塔结构的思政课教师名师团队。支持思政课教学名师跨校、跨学段组建团队,建设名师工作室,示范带动团队成员共同成长。
(四)实施“思政理论巡讲课”行动。以省、市级思政课骨干教师和“民乐名师”中的思政课教师为主体,组建“民乐县中小学思政理论课示范巡讲团”,有计划地到中小学开展巡讲交流,引领全县思政课教师上好一堂有理论、有温度、有情怀、有深度的“思政课”,促进中小学高质量办好思政理论课,推动新时代学校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巡讲团每年至少为全县中小学师生开展1轮次巡讲。
(五)加大思政课教研力度。加强和改进思政课教研工作,以研促教,以研促改,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以联片教研、结对帮扶、中小学思政理论课示范巡讲活动为依托,建立健全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和“手拉手”备课机制,通过集体备课、专题教研、教学观摩等活动推进中小学思政课纵向贯通、横向融通,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持续提升团队业务能力和育人水平,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六)推进中小学学科德育试点工作。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深度挖掘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统筹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互相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积极落实全省思政课程(学科德育)“十百千”工程(到2025年,建设省级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0个,培育省级课程思政(学科德育)示范学校100个、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00门和精品微课1000件),到2025年,至少培育省级思政课程(学科德育)示范学校3个,市级示范学校5个,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门,精品微课10件。
(七)实施“百名校长、书记示范思政课”行动。将党组织书记、学区校长、学校校长纳入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体系,实施百名书记、校长带头讲思政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三带头”行动,充分发挥党组织书记、校长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优势,激发思政课教师队伍活力,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优秀的人培养更加优秀的人,切实守好思政课“主阵地”和“责任田”。一是全县各中小学校长、书记每人每学年至少担任一个教学班的思政课教学任务,联系帮扶1至2名思政课教师,带头推动思政课改革。二是全县各中小学校长、书记结合时政热点、学生思想动态等,采取宣讲报告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分学段或分年级为本校学生开展讲座,每人每学年开展讲座不少于2次。
(八)推送思政专题教育云端课。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的实践与探索,在寒暑假期间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线上思政专题教育云端课程,坚定理想信念教育,紧扣党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生命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制止餐饮浪费教育等,与时代同频共振,用最鲜活的教材,打造最生动的课堂,使德育与智育形成同心同向的良好育人格局。组织中小学校长、书记、优秀思政课教师录制优质思政视频课,开设思政专题教育云端课程,每个假期推送四堂优质思政视频课,组织家长、学生观看。
(九)举办思政课改革创新论坛。围绕“新时代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和“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一体化建设”主题,结合民乐县 “名师大讲堂”活动,举办民乐县思政课改革创新论坛,推进全县思政课改革创新。
(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坚持开门举办思政课,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建立新闻、广电、融媒体、教育多部门责任机制,充分发挥各自在宣传教育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的要求。探索建立民乐县网上家长学校,落实家庭教育在立德树人上的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形成教育合力,构建幼小初高一体化德育机制。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中小学党组织要加强对学校思政课的统一领导,落实党组织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要充分认识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试点工作的重要性,凝聚思想共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思路,形成试点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不断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取得实效。
(二)推广宣传。各中小学要聚焦思政课改革创新成果,及时总结提炼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试点工作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加大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及时宣传推广试点工作的新进展新成效,营造全党全社会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
(三)强化落实。各责任股室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民乐县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试点工作任务清单》,针对承担的试点任务,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深入调研,精准施策,按时完成试点任务,推动全县思政课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