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年度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情况
(一)明确职责分工。根据《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县发展和改革局编制《民乐县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县直各部门的职责,全力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积极推动全县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任务的完成。
(二)建立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专项工作机制。明确组织机构、工作职能、工作规则、工作要求等内容,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调度和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统筹指导协调解决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
(三)积极开展机收减损,机收损失监测调查。加强机收损失监测,将机收损失工作做实,引导农机手在作业中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的意识。按照全县小麦收获时间段,分别在8个镇开展了小麦机收损失率测定活动,平均损失率为0.686%,符合小麦机收损失标准。
(四)积极开展反餐饮浪费治理。整治餐饮和外卖食品浪费,印发《关于开展“倡导文明餐桌,制止餐饮浪费”百尤人倡议活动的通知》。开展“全民学礼、人人代言”餐有礼反食品浪费、“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要求餐饮服务单位制定推行大、中、小份的菜品,餐厅内设置及摆放节约食物、杜绝浪费、适量点餐、光盘行动提示牌。并结合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宣传活动参加宣传人员50人、摆放宣传展板20块、悬挂横幅12条、发放宣传手册3500册、宣传资料 8000余份。
(五)强化重点单位带头作用。健全学校餐饮节约管理机制,将节约教育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学、幼儿园习惯养成等教育环节之中。在全县各级学校开展宣传活动15次,参与师生1560人(次),在各机关、商场、社区发放宣传材料6000余份。
(六)加强宣传教育,营造爱粮节粮社会氛围。结合全国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宣传周、安全生产月、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全国生态日等重要节点,持续推动全社会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进机关、进学校,组织开展制止餐饮浪费反食品浪费常态化宣传,全年共开展线下宣传活动5次,在公共场合悬挂横幅、粘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手册800余册、宣传资料1500余份。
二、加强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具体措施
(一)开展反餐饮浪费专项治理。出台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发布关于防止和减少餐饮浪费的公告,压实餐饮企业反浪费责任进一步明确政策要求,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治理。
(二)重点监管宴会餐饮消费。对公务接待、商务宴请、婚宴、满月宴、寿宴等饮消费实行重点监管,适时抽查宴会消费是否存在明显浪费情况。
(三)加强餐饮和食品行业管理。引导餐饮企业提供不同规格、分量的宴会菜品供消费者选择:提供宴会零点菜单,允许消费者从中自主选择宴会菜品;配备公筷公勺公夹,餐后主动提醒消费者打包并提供打包服务。鼓励承办宴会的餐饮企业提供宴会分餐服务。
(四)强化餐饮行业自律。加强对餐饮行业协会和餐饮企业的指导和规范,督促其遵守有关规定并响应反食品浪费倡议。推动餐饮行业协会研究制定反餐饮浪费指南,指导餐饮企业优化宴会套餐。指导餐饮行业协会将餐饮企业反浪费情况纳入行业评比评价内容。
(五)推动建立食品浪费抽样调查监测评估。根据国家发布的食品浪费监测评估技术导则,对重点领域的食品浪费加强抽样调查监测评估。依托主要平台、商协会等机构,研究餐饮外卖领域的食品浪费调查监测评估路径。研究建立基于消费者感知度的“浪费指数”,开展餐饮浪费认知情况、《反食品浪费法》知晓度、餐饮浪费影响因素等消费者感知度调查。
(六)优化外卖商家服务。引导外卖商家、餐饮企业对外卖食物以标准化计量单位标注重量等信息,合理调整菜品分量、规格,提供“小份菜”、“半份饭”、按量点餐等多样化点餐服务,设置点餐人数、参考食量等量化参考指标,引导消费者按需适量点餐。
(七)对餐饮外卖消费者加强引导。指导“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在平台显著位置显示反食品浪费宣传标语,倡导使用可降解打包、外卖餐盒餐具、包装物,提升消费者节约意识,倡导理性环保的消费理念。
(八)推进公共机构反食品浪费。发挥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带头作用,认真宣传贯彻落实《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指南》(GB/T42967-2023)、《机关餐饮节约管理规范》(DB53/T 1178—2023)等国家和省级标准,科学规范开展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常态化开展机关食堂食品浪费情况评估。
(九)加强学校食堂餐饮节约。加强学校食堂餐饮服务管理,研究探索校园餐饮行业相关标准、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对制止餐饮浪费工作开展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监督指导,探索建立部门监管行业自律、师生监督等多位一体的监管体系。
(十)继续强化粮食生产节约增效。组织开展2023年度机收损失监测调查。加大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对高效低损粮食收获、干燥等专用农机装备支持力度。
(十一)深化粮食储存减损降耗。加强智慧粮库建设,加快提升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水平,指导相关企业推进高标准粮仓建设。发挥好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作用,助农减损增收。
(十二)优化粮食运输方式。指导相关企业改进散粮装卸机械、回收设备,完善中转仓储设施,最大程度降低作业环节粮食损耗。
(十三)加强粮食损失调查评估。针对粮食生产、储存、运输环节,开展粮食损失损耗调查评估,在粮食供需平衡表中体现粮食损失损耗量,加强粮食损失损耗统计方法研究,定期开展数据汇总和分析评估。
(十四)加强宣传引导。在新民乐APP开设“浪费可耻,节约光荣”专题专栏,报道节约先进典型,曝光餐饮浪费行为,引导社会公众自觉养成科学、理性的消费习惯,自觉抵制“舌尖上的浪费”,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十五)开展文明示范创建。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光盘行动”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的重要内容和评选标准,引导推动各部门持续深入开展反食品浪费宣传教育。
(十六)加强家庭家风建设。深化家庭爱粮节粮活动,弘扬勤俭节约良好家组织“小手拉大手节粮一起走”主题教育,以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等家文明建设活动为载体,重点选树一批勤俭节约家庭典型,挖掘家庭爱粮节粮好好做法。
(十七)加强评价考核。将推进全链条粮食节约减损、落实反食品浪费的相标纳入县级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将节粮减损相关纳入《县级党委和政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办法》,强化刚性约束。
(十八)严格执法监督。加强反餐饮浪费情况检查监督,对违反反食品浪费要求的餐饮企业进行约谈提醒,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肃查处,公开曝光浪费的典型案例。督促指导相关部门加大反食品浪费的监督检查力度,实现食品安全和品浪费执法工作高效并行推进,依法严厉查处食品经营环节浪费食品的违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