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620722045/2021-00194 | 发文字号 | |
关键词 | 发布机构 | 民乐县统计局 |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责任部门 | 民乐县统计局 |
生成日期 | 2021-05-08 16:08:57 | 是否有效 | 是 |
牛产业是民乐县农村经济中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传统产业之一,也是全县草畜产业中的优势产业。发展肉牛产业对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产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现状
(一)产业基础
近年来,民乐县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项目拉动、能人带动、科技推动、上下联动的措施,肉牛产业体系初步完善,养殖规模和产业化水平快速提升,服务体系逐渐健全,具备了发展肉牛的基本条件。
1.产业发展初具规模。2020年,全县牛(牦牛)饲养量达到49320头,与同期相比增加6040头,增长达13.96% 。其中:牦牛饲养量达9305头,比去年增加2839头,较同期增长43.91%。存栏1000头以上牛(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大户10户,肉牛类屠宰加工企业不断增加。
2.品种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我县逐步形成了以引进青海祁连牦牛为养殖繁育体系的本土养殖模式,牛(牦牛)群整齐度好,生产性能高,肉质鲜美可口。仅2020年我县出售和自宰肉用牛11925头,比去年增加2996头,增幅达33.55%。
(二)市场需求
随着城乡居民膳食消费结构不断改善,逐渐由“吃饱”转向“吃好”,更加注重安全、营养、健康、品质、多样,特别是中高端牛肉消费日益增长。我县牛肉肉质细嫩味美、适口性好、高蛋白、低脂肪的显著特点,属纯天然绿色食品,对人体增强抗病、抗寒、免疫力均有显著作用,是绿色、有机、健康、安全、无污染的生态健康食品。牛肉富含蛋白质、氨基酸,以及胡萝卜素、钙、磷等微量元素,脂肪含量特别低,热量特别高,对增强细胞活力和器官功能均有显著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农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养殖观念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良法、良种、良舍、良料不配套,科学舍饲育肥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不高,商品意识和科技意识不强,肉牛生长速度慢、出栏周期长,生产成本较高、效益不够明显。
(二)能繁殖母畜相对较少。能繁殖母畜是肉牛产业发展的基础,牛存栏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县肉牛产业发展的瓶颈。据统计,2020年,全县能繁母畜19273头,且部分年龄偏大,优质能繁牦牛仅有3913头。
(三)缺少龙头企业带动。目前,全县肉牛屠宰深加工企业少,尤其是缺乏内联农户、外联市场、带动肉牛产业发展的屠宰龙头企业和精深加工企业,养殖业带动支撑力不强。农户与合作社之间尚未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风险共担、利益共赢的共同体,产销衔接不畅,仍以外地引进、本地售卖为主。
三、对策及建议
(一)优化结构布局,做强养殖基地。积极调整种植结构,采取耕地种草、林间种草、退耕还草、退牧还草等方式,坚持“抓大户、建小区,小群体、大规模、高效益”的原则,以规模养殖户为重点,专业大户为骨干,集中连片发展区域化的肉牛养殖专业镇、专业村和标准化养殖小区,调整优化结构布局,建设规模养殖基地。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千家万户种植为模式,建立优质牧草集中连片种植基地,进一步采取政策引导、项目带动、资金扶持、科技服务等措施,发展巩固壮大现有养殖基地。
(二)创新发展模式,延长产业链条。探索推广“国有企业投资+龙头企业运营”等模式,通过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扶持奖励措施,支持现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采取多种形式,充分盘活、有效利用空置牛圈,增加养牛数量、扩大养殖规模。按照种植带动养殖,养殖催生加工,加工反哺种植的思路,依托民乐县德华畜牧有限公司、华瑞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养殖龙头企业,大力推广种养结合、农牧结合、林牧结合的生态立体农业循环模式,构建“种植-养殖-沼气-肥料”和“种植-养殖-食用菌”循环利用体系,实现清洁生产、循环发展。
(三)加大政策扶持,抓好项目建设。严格落实国家农牧民补助奖励政策,采取禁牧、休牧和轮牧等措施,实现草畜平衡、均衡发展。积极争取国家“粮改饲”、草牧业、秸秆饲料化利用、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对规模养殖户给予重点扶持。抓住国家产业政策向西部倾斜、向生态能源、基础设施倾斜的历史机遇,论证、筛选、申报新上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加快肉牛产业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加大项目实施力度,确保项目按进度、按要求实施。
(四)打造绿色品牌,努力开拓市场。积极引导养殖加工企业、养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增强品牌和质量意识,充分利用“高原牦牛肉”等品牌市场知名度,发挥资源优势,凸显品牌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做大做优肉牛产业。加快生态牛肉商标注册工作,稳步提高市场占有率。以市场化运作为导向,全面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产业化经营,做好绿色食品品牌认证工作,积极打造区域特色牛肉品牌,形成区域特色产业优势和畜产品品牌优势。积极做好原产地保护工作,争创绿色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以产品优势拓展销售渠道,扩大市场份额,建立稳定广阔的销售渠道,促进肉牛产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