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其他法定信息>>数据发布

民乐县2022年1-4月全县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索引号 620722045/2022-00056 发文字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民乐县统计局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部门 民乐县统计局
生成日期 2022-06-20 16:34:05 是否有效

1-4月,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决策部署,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全县经济实现一季度良好开局,总体呈现出“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1-4月全县经济持续稳健增长。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1%;完成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亿元,同比增长26%;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0.87亿元,同比增长15.42%。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9亿元,同比增长30.72%。

二、主要经济运行特点

(一)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喜人。一是企业生产积极因素明显。全县2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正常生产的企业25户,其中产值增长的企业22户,产值占比94%。其中:瑞丰赛博思钢结构、启瑞农业、青龙管业、锦世特种合金和建源建材5户企业增速较高,分别增长336.56%、117.03%、105.46%、91.43%和49.49%。二是重点企业发展势头强劲。滨河、锦世等7户年产值亿元以上重点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产值占全县总产值比重的80%,对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贡献率达83%,拉动全县产值增长4.8个百分点,增加值增长11.4个百分点,拉动作用明显,影响巨大。

(二)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1-4月,固定资产投资在库项目41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16.12%。其中:5000万元以上投资同比增长13.0%,占投资总额的78.4%;500-5000万元投资同比增长55.5%,占投资总额的16.9%。房地产开发项目同比下降20.0%,占投资总额的4.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3倍,占投资总额的24.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7倍,占投资总额的40.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同比下降52.5%,占投资总额的34.7%。  

(三)消费品市场发展势头良好。1-4月,我县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6%,高于全市平均增速15.6,增速排名位居县区第一,增幅比1-3月提高2.9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四季度12.8个百分点。分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餐饮收入快速发展。1-4月,全县限额以上商品零售同比增长26.6%,餐饮收入同比增长23.1%。商品零售增速高于餐饮收入3.5个百分点。在疫情防控常态下,餐饮业发展速度弱于零售业。分行业来看,批发业独占鳌头。1-4月,限额以上批零住餐四行业销售额(营业额)分别同比增长27.9%、18.8%、22.5%、22.1%,四行业增速快速上涨对支撑全县经济平稳增长起到积极作用。

(四)财政金融稳定增长。1-4月,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0.87亿元,同比增长15.4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7.09亿元,同比增长30.72%。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加9.13亿元,增长10.03%,贷款余额同比增加2.32亿元,增长2.7%。

三、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仍然是经济发展的短板。一是部分行业增加值增速下降明显。我县规上工业所属的11个中类行业中有3个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幅度较大。造纸和纸制品业同比下降20.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下降15.1%;医药制造业同比下降7.2%。二是生产成本持续抬升经营压力凸显。原材料价格上涨成为企业面临的首要成本压力。随着石油和钢材等大宗商品价格“涨”声一片,农膜生产和钢材制品企业原材料均大幅上涨,相关行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不断攀高。作为产业链中下游的重要代表,制造业企业首当其冲成为成本暴涨的承压方,能直接感受到上游涨价带来的冲击。一季度我县规上工业生产经营景气状况调查显示,83.3%的企业反映原材料成本上涨是企业面临的最主要成本压力。三是新入库企业规模小贡献弱。2021年底新入库规上工业企业3户,4月累计产值仅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9%,对全县规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仅2.4%。

(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减弱。一是结转项目投资支撑不强。结转上年的25个续建项目多数为项目建设末期状态,投资余量有限,支撑作用弱,部分项目分几期建设,不能在明年投产,全县续建项目总体投资潜力不大,拉动支撑作用不强。二是重大项目支撑力减弱。4月份,全县项目投资增长16.12%,其中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增长13.0%,增幅同比回落15.4个百分点,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下降8.8%,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42.3个百分点,10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下降90.9%,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11.2%。三是房地产投资增长乏力。当前全县在库统计房地产开发项目剩余计划投资量不足,新入库项目数量很少,投资支撑弱。截至4月,全县房地产项目新增1项,房地产投资一直处于下降态势,房地产投资项目9项,占全部在库项目总数的18%,其中结转项目8个,只有3个有投资余量。

(三)商贸流通发展制约因素较多。一是传统消费模式创新转型升级不够,发展后劲不足。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线上消费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方式,致使传统实体零售行业“萎靡”。新型业态的出现占领了实体店的市场份额,导致实体店销量下降,甚至出现了倒闭的危机,对经营者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也使得本地居民消费“外溢”现象突出。二是住餐行业举步维艰。受疫情散点多发影响,加上高铁停运,大规模的人员流动不断减少,虽说市场逐渐回暖,但企业客流量还是没有达到正常水平。 大部分企业仍然存在收入不高、租金上涨、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特别是对那些限下的小企业来说,防风险能力较弱,少部分出现了关门停业的现象。今年一季度住餐业增速较疫情前回落7个百分点。我县餐费收入实现增长主要得益于德利思集中为学校学生提供餐饮的业务。从数据情况看,疫情影响仍将持续,住宿餐饮业迎来全面复苏还需时日。三是限上商贸企业规模小、下降面大,拉动作用有限。截至5月底,全县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共30家,比去年底新增9家,净增3家。限额以上企业中1-4月零售额超1000万元以上的仅有5家,新增企业中零售额超过500万元的1家。30家限上企业中,个体户7家,其中4家销售额出现负增长,单位体量普遍较小,拉动作用有限。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强化政策引导,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各涉农部门要结合部门职责职能,强化调研分析,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灌溉、保险补贴等涉农工作,整合项目资金,研究制定支持主粮作物种植的相关政策,严格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适度提高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标准,保护农民种粮利益,激发农户种粮积极性,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能力。

(二)加快工业项目建设进度,稳定工业经济增长。工业项目竣工投产是工业新增长点的源头活水。一是加快新建工业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早竣工、早达产、早进规入库形成新增长点;二是鼓励传统优势产业加大技术改造、创新研发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助推全县工业产业不断升级,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实现量质双提升,不断推动全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提高项目投资质量和效益。一是着力强化项目储备工作。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坚持超前运作,认真搞好项目衔接,筛选储备一批符合产业政策、有利于结构调整的好项目、大项目,保证“项目链”不断节,确保新开工项目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支撑投资增长后劲,为全县投资持续稳步增长奠定基础。二是确保项目及时入库统计。各级各部门要精准掌握重点投资项目建设情况、投资动态和制约因素,持续加强抓项目的工作力度,积极解决项目在谋划转化、开工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对照投资项目统计入库标准,协调督促各审批部门加快各类审批事项办结速度,助推和督促项目单位尽快完善项目立项审批、核准或备案文件,施工合同,项目现场照片等手续,并及时将入库资料提交统计部门,使符合条件的项目及时入库统计。三是切实保证投资统计数据质量。项目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项目工程进度或财务支出情况填报投资统计数据,在上报统计报表时,提前收集、整理、准备好数据填报凭证依据,及时回应统计部门的数据审核查询,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有据可查。

(四)大力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加速发展第三产业。一是加大企业服务力度,确保限上企业稳定发展。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大对重点商贸企业的监测力度,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及时掌握企业经营和发展方面存在的困难,着实解决阻碍企业发展的问题,全面落实各项惠企政策措施,提振发展信心,确保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能够稳定良性发展。二是政策引导持续发力,助推电子商务发展。着力打造地方特色品牌,促使优势产业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大力鼓励实体企业利用直播带货、同城配送、微商等新业态新模式,通过网店、微店、小程序、新媒体、社交、社群等新方式,拓展线上线下渠道,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释放网络消费新动能,最大限度减少消费外流,增强线上销售对消费品市场的支撑带动作用,以电子商务加快发展为商贸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三是加大限额以上商贸企业的培育力度,发掘和支持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成长壮大,尤其是作为核算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及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等行业加大培育扶持力度,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