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620722063/2025-00254 | 发文字号 | |
关键词 | 发布机构 | 市生态环境局民乐分局 |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责任部门 | 张掖市生态环境局民乐分局 |
生成日期 | 2025-08-25 11:20:00 | 是否有效 | 是 |
根据《关于开展净土保卫战专项检查的通知》(张环土壤发〔2025〕13号)及《张掖市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实施方案》文件要求,我局组织县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成立联合自查工作组,对全县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及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情况开展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排查情况
(一)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情况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评审指南》等文件要求,对我县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食用农产品生产加工及储存场所的地块开展梳理排查。经排查,2019年至今我县有30宗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的建设用地,截至目前已有29宗委托第三方公司开展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调查报告全部通过专家评审,并在互联网进行了公示。按照“一地块一台账”要求建立档案管理台账,将重点建设用地地块基本信息、初步调查基本信息、调查单位基本信息、土壤环境质量信息、调查报告和专家评审意见等信息全部录入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平台,实现建设用地地块的空间信息共享。剩余1宗地块于7月28日获得用地审批文件,现正在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对照29宗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进行现场核查,未发现调查报告与实际状况存在明显不符的情况,未发现有地块及周边用地历史上存在大型工业企业等明显污染隐患的情况。至目前,我县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情况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情况:结合近期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卫星遥感监测反馈的12个疑似垃圾点位,兼顾道路沿线、地表水体、村庄、饮用水水源地、农用地等敏感目标周边区域,全面核查是否存在生活垃圾乱堆乱倒现象,并建立问题台账,督促问题整改落实。经核查,省厅遥感监测反馈的12个疑似垃圾点位中,4个点位为非垃圾点,无需整改,剩余8个点位以及各镇排查出的其余生活垃圾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对全县日处理量50吨以上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运行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发现新天镇和南古镇污水处理站正常运行,上半年监督性监测报告显示废水达标排放。对县域内纳管及化粪池收集拉运处置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发现民乐县城区范围内洪水镇城关村、八一村等9个村庄,生活污水通过市政污水管网接入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三堡镇三堡村、六坝镇六坝村生活污水通过污水管网接入园区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置,未发现污水乱排乱流现象。顺化镇顺化堡村、丰乐镇韩营村、民联镇张明村和太和村生活污水通过化粪池集中收集并定期拉运处置。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情况:依据生态环境部《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指南(试行)》,全面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经排查,民乐县无黑臭水体。
畜禽粪污治理情况:农业农村局组织各镇畜牧兽医站聚焦粪污处理设施规范化运行、污水排放达标及资源化利用情况,开展了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对全县规模化养殖场进行了“清单式”排查。
群众满意度情况:2025年截至目前,我局共受理涉及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信访案件10起,现已全部办结,电话或现场回访信访人,信访人满意度为100%。
(三)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方面
我县不涉及危险废物填埋场、尾矿库及大宗工业固废堆存场。近期,结合汛期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县域内涉及固危废工业企业进行了全面排查。深入企业生产车间、危废贮存仓库等关键点位,通过查阅台账记录、现场勘验、询问相关人员等形式,进行“地毯式”排查。并充分运用省固废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线上数据巡查比对,对申报量异常、超期贮存、转移联单缺失等风险点进行预警,提升排查精准度,针对贮存不规范、标识不清、台账不全等一般性问题,现场下达整改通知,责令企业立行立改或限期整改,同时,建立问题整改“回头看”机制,确保所有排查发现的环境风险隐患闭环管理、整改到位,切实消除环境风险盲区。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门协同与责任落实方面不够协调。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需自然资源部门在土地出让前明确地块使用性质及用地要求,生态环境部门负责督促相关地块使用人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但在实践中,存在信息传递时效不强,部门间对政策理解、执行标准存在差异,导致偶有监管脱节现象产生;二是技术支撑与监管能力方面存在短板。农村污水处理站的运行高度依赖第三方机构,不仅成本高昂,时效性和监管主动性也大打折扣。同时,基层执法人员数量少、专业素养参差不齐,不能有效与上级及相关部门单位进行衔接,工作执行效力不够,很大程度上影响各类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等工作;三是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尚未健全。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不健全,导致整改成效保障方面存在困难。已完成整改的养殖场粪污治理设施,因运行成本、管理不善等原因,存在闲置或低效运行风险;已清除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因农村垃圾收集转运体系不完善、村民环保意识不强、监管巡查难以全覆盖,容易出现反弹回潮。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压实各方责任。针对部门协同不足问题,建立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工作的定期协调沟通机制,由生态环境部门牵头,每季度组织自然资源、住建、农业农村等部门召开联席会,统一政策理解与执行标准,明确信息共享时限与流程,确保土地出让、污染调查、监管执法等环节无缝衔接。
(二)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增强监管效能。着力解决专业力量薄弱、技术装备落后问题,一方面定期组织基层执法人员参加土壤污染防治、固废管理等专项培训,提升业务素养;另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更新监测设备,逐步构建自主化的监测体系,减少对第三方机构的依赖。此外,建立健全与上级生态环境部门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及时获取土壤污染排查、固废规范处置等实操层面的指导,确保问题整改更贴合基层实际、更具可操作性。
(三)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整治成效。针对农村环境整治反弹风险,加快完善长效机制:在畜禽粪污治理方面,指导养殖场建立粪污处理设施运行台账,定期开展“回头看”,并推广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降低运行成本;在农村垃圾治理上,优化收集转运体系,通过村规民约、宣传教育提升村民环保意识,鼓励乡镇聘请专职巡查员实现监管全覆盖。同时,积极探索“上级补助+县级配套+社会资本”的多元投入模式,保障农村污水处理站、垃圾转运设施等的长效运维资金,确保整治成效持续稳定。
(四)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营造共治氛围。进一步加大土壤污染防治覆盖面,确保科普知识、政策内容精准触达企业、群众、农户等不同群体,通过线上线下联动、跨部门协同搭建立体宣传渠道。线上依托政务新媒体、本地生活平台,发布土壤污染防治科普短视频、政策解读图文,开设“土壤保护小贴士”专栏;线下在乡镇集市、社区广场、工业园区设置宣传展台,发放科普手册、环保布袋,组织“土壤保护进学校、进社区”宣讲活动,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在田间地头开展“科学种植护土壤”现场指导,进一步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土壤污染防治格局。
张掖市生态环境局民乐分局
2025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