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策>>政府文件>>按主题分类>>民政、扶贫、救灾

民乐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及养老服务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索引号 620722051/2023-00378 发文字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民乐县民政局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部门 民乐县民政局
生成日期 2023-12-21 15:38:04 是否有效

一、民乐县老龄人口现状

我县常住人口的19.25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38210人,占常住总人口19.85%;全县失能、半失能老人4448人、空巢独居老人879人、特困供养人员1317人,分别占常住老年人口总数的11.6%、2.3%、3.4%。

二、民乐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

近年来,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县委、县政府从完善政策体系保障养老服务需求、夯实基础健全公办保障性养老机构、突出特色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创造条件推动医养康养融合发展以及广开渠道壮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着力构建“1+12+N”养老服务体系(“1”即在县城建立智慧养老服务平台;“12”即在集镇、县城和乐民新城设立养老服务驿站,使之成为全县养老服务体系的框架支撑;“N”即以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基础,依托已建成的5所公办养老机构和128个城乡日间照料中心,在全县村、社区设立居家养老服务点,打造城乡15分钟养老服务圈),城乡养老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高。

(一)政策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充分发挥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作用,统筹协调推进全县养老工作,编制出台加快推进养老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文件,在已出台《民乐县“十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民乐县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民乐县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10余项的基础上,2023年提请县委、县政府相继印发实施《民乐县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民乐县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养老服务能力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为养老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二)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不断加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增加普惠型养老服务床位供给,着力推动养老机构结构优化调整。至目前,全县共有县老年福利服务中心、老年养护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和第一、第二中心敬老院5个公办养老机构5个(其中三星级2个,二星级1个),共有管理及工作人员52名,入住老人243人,设置养老床位420张(其中护理型床位246张,占机构养老床位的60%)。有六坝镇、南古镇、三堡镇3个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有农村互助幸福院5个,日间照料中心128个,全县共有养老床位1287张,养老服务设施在城市和农村的覆盖率分别达到90%和78%,初步构建起了层次清晰、功能互补、区域联动的县、镇(社管委)、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

(三)兜底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坚持公办养老机构的公益属性,切实承担兜底保障职能,特困供养机构在满足特困老人集中供养的基础上,为经济困难、失能、失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提供公益性服务。各养老机构内设娱乐活动室、健身室等功能室,在满足入住老人的日常生活需求的基础上,不断丰富老人业余生活,在重大节假日和老人生日当天安排精彩节目和生日蛋糕,利用快手、抖音等新媒体记录老人美好的瞬间,并发送给老人的监护人,随时了解老人的生活状态;为确保老人饮食营养均衡,每周制定食谱,并且每天菜单不重样,尽量满足老人们的需求。按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工作人员与供养对象的比例不低于1:10,护理人员与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供养对象的比例不低于1:6,与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供养对象的比例不低于1:3的配备要求,购买城乡养老机构服务人员35名,为集中供养特困老人开展照料护理、康复训练、送医陪护等服务。

(四)养老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民政局与中国电信民乐分公司合作,打造“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积极探索创新“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依托平台开通养老服务热线,为老人提供24小时紧急救助、精神慰藉、生活帮助等服务,促进养老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和智能。同时为老人配备智能腕表,安装智能监控,确保遇到紧急情况及时通过平台寻求帮助,实现老人需求与服务供给“零距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1132名城乡分散特困供养对象、381名经济困难老年人提供“四个一”居家上门照护服务42905人次。深入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适老化改造工程,采取“一户一策”方式对150户特殊困难老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安全性、适老化改造,为其提供温馨、便捷、安全的居家养老环境。

(五)医养康养融合不断深入。全县5家养老机构与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和李寨、北滩、金山卫生院及张掖市圣德医院签订合作协议,为老年人提供中医诊疗、康复护理、生活照料、临终关怀等服务。医疗机构在养老院设立功能完善的标准化医务室并配备医务人员,为入住老人开展健康检查、医疗诊治、康复保健等服务。县乡医疗机构、社区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均开通了为老年人就医的绿色通道,设立老年病科。

(六)老年群体关爱不断丰富。综合运用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社会养老保险、经济困难老人补贴、高龄老人生活补贴、临时(急难)救助等政策,确保老年人基本生活不出问题,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每年筹措救助资金为特殊困难群众采购米、面、油、煤等生活物资和衣物、灶具等生活必需品,提高其生活质量。各镇与分散特困供养对象监护人签订监护照料协议1132份,建立定期访视制度,确保农村分散特困供养对象日常生活有人照料。为集中特困供养对象投保意外伤害险和实行全免费医疗保障服务,为60岁城乡老人办理免费公交卡,实现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

三、存在的问题

我县养老服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满足老年群体养老服务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养老观念陈旧,居家养老问题较多。群众普遍认为老人应该由子女在家中奉养,但随着老年人口和独生子女数量增长,子女因与自身工作冲突、经济压力增大等原因,家庭养老并不十分理想,然而在此情况下,受传统观念制约,仍不愿将老人送至机构养老,养老机构入住率不够高。

(二)专业人才缺乏,队伍建设滞后。全县养老服务人员普遍从业年龄大、专业化程度不高、整体素质偏低,只能对老人进行最基本的生活照料,不能提供专业康复护理等专业化养老服务。加之薪资待遇低、职业认同感低、人员流动率高,养老机构招人难、留住专业人员更难,因此造成养老护理及医养结合医护人才紧缺。

(三)缺乏经费保障,运营问题突出。虽建成了养老院、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村级互助幸福院等各类养老机构,但某些日间照料中心虽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但在设施维护、日常管理等方面缺乏运营经费,影响了功能发挥。

(四)职责职能弱化,工作合力尚未形成。养老工作是一项涉及多部门的系统工程,任务艰巨而复杂。虽然建立了全县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为全县养老体系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但各职能部门一体推进养老工作合力尚未形成,工作机制仍需进一步调整完善。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坚持高位谋划,健全完善养老服务工作机制。结合推进机构改革和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精神,从县级层面制定完善和理顺养老服务工作体制机制,把养老服务工作列为县委、县政府定期研究议题,及时听取工作情况,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加强工作力量和资金保障,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养老服务工作格局

(二)加大政策支持,持续提升基层养老服务效能。将养老机构、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村级互助幸福院、农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运营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激活养老设施功能,设置管理服务岗位,增加公益性就业岗位,制定服务标准,延伸服务触角,开展短期托养、日间照料、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服务,满足老年人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三)创新运作模式,打造机构养老主阵地。发挥公办养老机构核心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保证特困供养老人养老服务的基础上,增加服务床位,拓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实施“康养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不断提升护理队伍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为经济困难的空巢、留守、失能、残疾、高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不断提高公办养老机构入住率。

(四)积极扶持培育,加快社会化养老产业发展。积极推行“物业+养老服务”模式,鼓励物业公司开展微利养老服务,强化社区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行等养老服务能力。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鼓励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办老年公寓、养老院、老年人康复护理院等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定制个性化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加快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产业发展。

(五)依托现有场地,拓展社会组织服务功能。以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假日为契机,依托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村级互助幸福院等场地,积极动员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丰富老人精神生活。深入推进老年助餐服务试点工作,为全县独居、空巢、留守等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便利可及的高品质助餐服务,为全面开展老年助餐服务开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