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策>>政府文件>>按主题分类>>其他

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索引号 620722059/2022-00107 发文字号 民农字〔2022〕48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民乐县农业农村局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部门 民乐县农业农村局
生成日期 2022-03-15 15:30:58 是否有效

政策解读链接: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解读

2022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及1号文件精神,立足“三新一高”总要求,加强党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坚持全县域统筹、全链条发展、全要素保障,全力做好“产业转型、结构升级、要素集聚、链条锻造”四篇文章,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一、 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一)抓实粮食及油料作物生产。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0万亩、产量保持在33万吨以上,种植小麦28.37万亩、马铃薯20万亩、玉米16万亩、杂粮5.63万亩。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高效节水等技术,提升粮食单产和品质。大力实施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推广应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以创建“彩虹城市”为契机,在永固、南丰等镇打造油菜种植基地5万亩,提高食用油自给率

(二)保障菜篮子产品生产供给。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生猪生产长效性支持政策,生猪饲养量稳定在36万头以上,继续保持牛羊存出栏两旺势头,增加牛羊肉供给量。大力发展高原夏菜,打造绿色标准化优质蔬菜基地10万亩,扎实推进戈壁高效设施蔬菜基地建设,提高蔬菜供给和应急保障能力。加强农业生产等各环节的执法监管力度,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千方百计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整合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农机购置补贴、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资金,对种植主粮作物的农户和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予以补助,稳步扩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实施新型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支持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多种粮种好粮。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积极探索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和组织形式,持续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健全完善经营主体与小农户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提高种粮综合效益。

(四)统筹做好重要农产品调控。健全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压实粮食储备责任,科学做好吞吐调节。深化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智能粮库建设,强化粮食库存动态监管,促进人防技防相结合。做好农资储备调运,促进保供稳价。坚持节约优先,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深入推进产购运储加销全链条节粮减损,强化粮食安全教育,反对食物浪费。

二、持续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

(五)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顺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足额带位置分解细化、从严考核。明确耕地主要用于粮食、油料作物、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健全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审查审核和风险防范机制。强化耕地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确保耕地面积、播种面积、粮食产量“三个不减”。

(六)持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高效节水灌溉、撂荒地整治、农田林网建设等统筹规划、同步实施,持续推行“小块并大块、一村一块田、一村(企)一基地”模式,全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0万亩。开工建设小堵麻水库,加快实施苏油口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全面建成金山二号水库,进一步完善农田灌溉渠系配套。加大高标准农田管护力度,在保持总量不变的同时,逐步将高标准农田管护人员调整纳入村级公益性岗位管理。加大高端智能农机装备推广,推进现代农机装备和现代科技在农业生产领域集成应用。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培大型农业企业2家以上,创建各类示范社20家以上、新增家庭农场50家以上,力争运营规范且示范带动能力强的经营主体达到80%以上。

(七)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进一步健全完善种质资源保护与鉴定、良种繁育、标准化规模化种养、品牌营销、金融保险支持的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育繁推体系,加快推进芸莱福杂交油菜良种繁育中心,构建马铃薯产业联盟,打造马铃薯、油菜现代种业示范基地。加快华瑞农业5万只肉羊育繁推一体化示范项目等畜禽良繁基地建设步伐,支持祁连雪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创建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以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为目标,通过贷款贴息、项目扶持等方式,引导种养经营主体在马铃薯、中药材、肉牛等育种技术方面创新攻关,提升良种覆盖率和自给率。持续净化种业市场,严查严打各类制假造假等违法行为。

(八)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发挥戈壁荒滩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集成多种设施农业技术的现代寒旱农业。积极争取戈壁农业项目资金,全力推动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产业园、春禾国际农业科技园建设,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设施农业产业集群。改造提升传统设施农业,落地实施芝缘堂名贵中药材三产融合项目,盘活现有设施农业资源。

(九)有效防范应对农业重大灾害。加大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和投入力度。加快修复地震灾损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加强水库、泵站、高标准农田配套设施等建设及管护。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增强农业灾害防范应对能力。推进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持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确保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十)完善监测帮扶机制。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紧盯脱贫监测户、边缘户和地震受灾户等易返贫致贫人口,及时排查发现返贫致贫风险点和风险因素,做到应纳尽纳。强化部门常态化帮扶和信息互通机制,落实产业、就业、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做到精准帮扶,不断提高脱贫群众发展能力,确保持续稳定增收。结合生态宜居搬迁,引导群众整村搬迁到“三个示范区(园)”和集镇安家置业,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培育后续产业,消除返贫风险。

(十一)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重点支持帮扶产业提档升级,引导脱贫户和监测对象有效嵌入产业链,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健全劳务输转联络对接工作机制,推进脱贫人口转移就业,提高脱贫人口工资性收入。持续巩固光伏扶贫成效。用活用好收益资金,让贫困户稳定获取收益分红。支持脱贫户就业创业、入园务工或以联户经营、土地经营权入股、劳力投入等方式加入农业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经营主体发展产业,多渠道增加收入。

(十二)扎实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争引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持续完善“圆梦苑”小区配套基础设施、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医院、学校、车站等公共服务机构全面投入使用,强化社区管理,促进社会融入。持续加大就业和产业扶持力度,通过引导搬迁户到园区企业就业务工、公益性岗位安置、劳务输转、自主创业等方式,多渠道打造就业创业支撑平台,确保搬迁户每户有一项稳定的增收产业或有一人稳定就业,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产业、能致富目标。

四、聚焦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乡村发展

(十三)加快构建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以实施链长制、链主制、“三链同构”为突破,以盘活土地资源为抓手,以六坝镇省级乡村建设示范镇为试点,以乡村振兴投融资公司为平台,将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新增土地占补平衡交易资金、土地出让金、土地流转净收益等资金,全部注入乡村振兴投融资公司,村级组织委托融资公司经营土地,依托鼎丰、爱味客等农业产业化企业,通过整合农机合作社、金丰公社等农机农技服务组织,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代管经营农村土地,一体化推进耕、种、管、收各环节,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贯通供应链,通过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把农户融入到产业中,构建起产业链上分工协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更多的产业链增值收益。

(十四)做大做强丝路寒旱特色农业。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打造“连村成片、跨镇成带、集群成链”的优势特色产业带,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集群发展。稳步推进畜禽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养殖,新(改扩)建规模化养殖小区10个,加快推进西黎农业万只良种肉羊高标准羊场、犇犇鲜万头肉牛育肥场、祁连雪域良种猪草畜一体化生态循环二期项目建设,力争年底全县畜禽饲养量达288万头只以上,出栏量达135万头只以上,三年内畜牧业占一产增加值达40%以上,整体提升一产产值

(十五)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坚持围绕农业办工业、依托资源上项目、盘活存量增总量,按照“接二连三”“农头食尾”方向和“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思路,全力构建马铃薯、中药材、草畜等特色产业联盟,大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以农产品加工业牵引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实现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积极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吸引头部企业和链主企业入驻园区,鼓励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形成加工企业集群,构建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和主食加工等加工体系。加快建设仓储物流中心、冷链物流中心、多式联用物流园等重点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推动要素向园区集聚、项目向园区集中、企业向园区集群,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格局。

(十六)持续扩大甘味品牌影响力。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认可、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原则,支持创建一批“甘味”知名品牌和国内驰名商标品牌。做响做靓“民乐紫皮大蒜”“丰鼎源马铃薯淀粉”“银河粉丝”等“甘味”品牌,培育一批“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的“土字号”“乡字号”产品品牌,全年打造“甘味”农产品品牌2个以上,新认定绿色有机农产品2个以上。组织经营主体参加全国性或区域性农业展会、产销对接会,持续放大“甘味”品牌效应。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镇村延伸,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对接关系。

(十七)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深度发展。坚持“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发展理念,以国道227线为主轴,以扁都口生态休闲旅游区、文化产业园、民俗文化村、滨河酒文化产业园、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海升智慧农业园等旅游景区为依托,串点成线,全力打造国道227线“彩虹动线”主体旅游线路。以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为引领,创建一批国家级或省级专业旅游示范村,打造一批农家客栈、休闲农庄等精品民宿,不断提升文旅产业质量和效益。实施“数商兴农”,依托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完善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有效推动县镇村三级电商公共服务体系提质升级,促进农副产品直播带货健康发展,提高农产品电商销售比例,扩大农产品网上销售规模。

(十八)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继续落实农民工稳岗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扶持做强龙头企业,引导群众入园就业或在产业基地务工。完善“培训机构+劳务公司+人力资源市场+企业(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的培训就业一体化机制,做强“民乐憨小伙”等劳务品牌,推动劳务输转市场化、规范化、产业化发展,加大输转力度,提升输转质量。健全完善返乡创业服务机制,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贷款、土地、项目等政策支持,推动外出务工和返乡创业双向流动。规范公益性岗位管理,完善公益性岗位政策,做好动态调整,更好发挥作用。

(十九)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抢抓国家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等重大机遇,积极推进祁连山自然休养,全面提升祁连山水源涵养能力,长久巩固提升祁连山生态保护和修复成果,不断提升生态容量和承载力。健全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积极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行动,持续巩固提高农膜回收利用水平。继续推行种养结合模式,加强秸秆过腹还田和粪污无害化还田循环利用,走深走实种养循环绿色发展路子。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积极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两个“三品一标”齐抓的要求,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持续擦亮“甘味”品牌绿色底色。

五、加快推进乡村建设

(二十)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围绕“3区3镇30村”乡村建设总体布局,坚持把乡村建设与震后重建、地质灾害防治、生态宜居搬迁等有机结合,系统推进省、市级乡村建设示范镇村创建,科学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建设规划,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创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镇1个、市级乡村建设示范镇2个、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10个、市级乡村建设示范村20个。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设三堡至六坝污水管网30公里,升级改造沿线村庄水冲式户厕和村卫生公厕,持续巩固问题厕所摸排整改成果。大力实施“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大力推进交通大林带建设和村庄绿化行动,创建省级森林小镇1个、国家森林乡村2个,不断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生态质量。

(二十一)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完成农村公路养护维修工程100公里。继续实施农村水源保障工程、老旧供水管网更新改造,配套建设水厂等调蓄设施,改造农村安全饮水管网20公里,持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深入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改造电网155公里,进一步提升供电能力和质量。完善农村通讯网络,新建5G基站30个。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快推进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镇村延伸覆盖。

(二十二)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县域统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县镇村一体化、全覆盖。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多渠道加快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建设,办好特殊教育,持续优化乡村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加快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提高乡村学校教育质量。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医保按总额付费,实现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推动定点医疗机构医保信息化建设和健康乡村建设,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医保基金运行安全监管。落实对特殊困难群体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分类资助政策。健全养老服务网络,逐步建立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对有入住需求的特困供养对象实现应养尽养。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深入开展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困难群众关爱服务行动,有效防范和处置生活安全风险,切实保障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六、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

(二十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县级领导抓镇包村职责,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镇、村集中换届后班子建设,全面开展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探索组建党建联盟、片区党委等功能型党组织,大力推广“三链富民”模式,构建全区域统筹、各方面联动、多产业融合的农村大党建格局,为实施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组织基础。结合实施生态宜居搬迁工程,积极推进“农村党建”向“城市社区党建”迈进、“农村党员”向“社区党员”转变,推动“党建链”与“发展链”“治理链”“服务链”等多链融合,着力增强基层组织政治功能,持续提升凝聚力、战斗力。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用。

(二十四)强化村民自治实践。大力推行“五治融合”乡村社会治理模式,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推进村委会规范化建设,拓宽村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平台,开展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不断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发挥农民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村级组织依法自治事项和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制,规范村级组织机构牌子和证明事项,推行村级基础信息统计“一张表”制度,切实减轻村级组织负担。

(二十五)创新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开展对象化、公众化宣传教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五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办好农民丰收节,推动农家书屋提质增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进农村婚俗改革试点和殡葬习俗改革,开展农村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推动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

(二十六)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打击“村霸”,防范黑恶势力、家族宗族势力等对农村基层政权的侵蚀和影响。严厉打击农村黄赌毒、侵害农村妇女儿童人身权利、非法宗教活动和制售假冒伪劣农资、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纵深推进全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高质量打造“诚信民乐”,全方位推动实施失信联合惩戒,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重信守诺的良好氛围。构建一站式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做好涉稳隐患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责任,健全农村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体系,严格落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措施。

七、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和体制机制创新

(二十七)扩大乡村振兴投入。投入资金1.5亿元,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其中投入资金500万元支持种植小麦,稳定粮食生产;投入资金3000万元支持马铃薯智能温室种薯繁育和规模化示范基地建设;投入资金1000万元发展壮大高原夏菜,支持扩建精深加工生产线,延伸产业链;投入资金3000万元支持建设恒温库、气调库、山体窖等仓储保鲜和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投入资金2500万元支持新(改扩)建规模养殖场、能繁母畜扩群增量、屠宰加工等,发展壮大草畜产业;投入资金1400万元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投入资金3600万元支持创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镇村,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二十八)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建立健全金融保险机制,推行“政银担”融资担保贷款风险分担模式,支持各类金融机构聚焦乡村振兴和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多元化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范围,提高保额标准和赔偿水平,持续加大“三农”领域支持力度积极盘活公共资源,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政策,加大富余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力度,加快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步伐,增加农村集体和农民财产性收益;采取公开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盘活村集体经济固定资产,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按照“公益性项目、市场化运作”理念,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

(二十九)促进乡村人才振兴。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重要位置,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五支队伍”建立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包抓责任制,着力破解产业发展难题。深入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乡村工匠培育工程、十业百社万才计划,加强农业职业技能、农业创业和农业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着力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能创业”的新型现代职业农民和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

(三十)抓好农村改革重点任务落实。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健全完善土地改革机制,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移民搬迁、乡村建设等,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全面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创新土地流转经营机制,各镇成立乡村振兴事业部,统一管理经营土地,建立多元化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资源变资本、资本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与群众增收致富齐头并进,带动农业向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用活用好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政策,努力打造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八、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三十一)压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制定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各部门推动乡村振兴责任,强化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完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机制,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健全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对考核排名靠前的镇给予适当激励。借鉴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积极组织开展现场观摩、交流学习等务实管用活动,营造乡村振兴实干争先、比学赶超良好氛围。

(三十二)加强党的农村工作机构建设。健全完善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乡村振兴五大工作专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12个专责工作组分工落实重点任务机制,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各项重点工作。加强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设,充实工作力量,完善运行机制,强化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等职能。

(三十三)抓点带面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展开。坚持乡村振兴“头雁领航”理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带领群众、推动经济发展的战斗堡垒作用,依托马铃薯、中药材、草畜产业等特色产业基础优势,整合配套项目资源,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按照“1带3区3镇30村”的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由点带面全面实施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及特色产业标准化示范,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