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620722039/2021-00109 | 发文字号 | 民文体广旅发〔2021〕33号 |
关键词 | 发布机构 | 民乐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责任部门 | 民乐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
生成日期 | 2021-03-17 11:15:59 | 是否有效 | 是 |
一、指导思想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主要领导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民乐县“一区一带”“一极两点”目标定位,抢抓国家“一带一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发展机遇,坚持守正创新,聚焦融合发展,突出项目建设,统筹产业发展,努力构建文体广电和旅游工作发展新格局,为建设幸福美好新民乐作出更大贡献。
二、预期目标
2021年,全县文化旅游发展预期目标:2021年全县文旅产业增加值达到3.28亿元,接待境内外游客达到58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73亿元以上,分别同比增长33%和35%以上;新增旅游直接就业人数同比增长10%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加强党的建设,着力压实党建主体责任。一是深入学习贯彻新思想。以新思想武装头脑、解放思想。抓好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带动下属单位党组织学习,以实际行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大学习,落实学习强国、甘肃党建的学习。二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三是加强党的基层建设。严格落实党的“三会一课”、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民主生活会、主题党日等制度,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四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持续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学习党内法规,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增强党规党纪意识。五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始终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加强文化和旅游意识形态管控,强化产品内容和活动导向管理,做好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二)加快项目建设,确保“十四五”良好开局。要始终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坚持一切围绕项目干,以项目建设扩投资,促增长。今年计划实施文化体育旅游重点项目6项,总投资7751.52万元,年度计划投资5118.1万元,其中新建项目3项,总投资2783.52万元,年度计划投资1670.1万元;续建项目3项,总投资4968万元,年度计划投资3448万元。一是持续推进扁都口景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争游客中心7月投入运行,生态停车场12月份竣工验收;持续实施东灰山遗址文物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管理用房7月完成内部装修,并投入使用。二是继续完成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文化片区文化展览馆布展工作任务。三是实施童子寺石窟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投资1557.59万元,对崖体进行加固维修,新建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游步栈道等配套设施。四是争取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五是投资625.93万元,实施城南生态公园健身步道建设项目,新建健身步道5119.14米,镶嵌路沿石7309.14米,并配套完成标识牌、垃圾桶、休闲座椅等设施。六是投资600万元,新建生态工业园区1号公共体育场田径跑道和足球场,建设400米标准田径跑道1处和标准足球场一个。七是积极争取乡镇、行政村及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中心项目。
(三)广泛开展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一是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着力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精心举办2021年梨花节、兰花节、牡丹节、2021年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民乐站)暨扁都口油菜花节、全省全民徒步健身露营大会、药博会文艺演出等节会活动20多场次。二是围绕“5.18”国际博物馆日、“5.19”中国旅游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红色节日和文旅节会广泛开展乡村大舞台、“三下乡”、农民文化艺术节、戏曲展演等群众性文体活动100多场次。三是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策划举办一批书画摄影展览、文艺演出、专题朗诵、演讲比赛等系列文化活动。四是持续推广全民阅读,开展“4.23”世界读书日、中小学生汉字听写大赛、经典诵读、“欢乐假期、快乐阅读”系列活动等40多场次,助力书香民乐建设。五是发挥博物馆资源优势,常态化开展社会教育系列活动40多场次。
(四)完善服务体系,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一是完成新三馆布展工作,加快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持续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完成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理事会换届工作,完成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二是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作品。年内新创排语言、歌舞类节目5个以上。三是推广“流动图书馆”“流动博物馆”等做法,促进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流动。四是结合5G、大数据、“智慧城市”建设,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资源的征集和数字化建设工作,博物馆完成民乐历史论文集编辑出版和数字化建设工作,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步伐。五是积极开发制作文化旅游宣传产品,进一步满足游客购物需求,年内新开发制作文旅产品10种。
(五)确保安全播出,为群众提供广播电视优质服务。一是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全力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提高主流媒体新闻舆论传播的公信力。二是贯彻落实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各项管理规定和要求,严格把关审核,加大安全播控。强化节目监听、监看、监管,严格节目运行各个环节的审查把关,确保新闻宣传安全,节目播出、信息传输安全。三是围绕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党100周年等节点,谋划重大主题项目选题、创作,推动节目创新创优。四是加强项目建设,逐步实现采编播全程高清数字化;加强全县户户通运行维护,确保无线覆盖工程运行安全、农村公共广播传输安全,推动电视广播工作再上新台阶。
(六)加强文物保护,有效传承我县历史文化。一是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工作。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六进”活动和打击文物犯罪专项宣传活动,引导全社会增强法律意识和文物保护意识。二是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制,建立文物保护安全网,切实加强对文物安全工作的巡查力度,对全县127处野外文物加强巡护看管。深入开展文物安全隐患整治和安全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落实文物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博物馆“岗位日检、部门周检、单位月检和主管部门季检”制度,确保馆藏文物的绝对安全和野外文物的相对安全。三是加强业余文物保护员培训工作,对各镇文化中心主任、文化专干和业余文保员150多人进行文物保护专题培训,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四是全面完成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五是积极争取将县保单位上天乐石窟申报为省保单位,加大石窟寺保护力度。
(七)加强非遗保护传承,营造非遗保护传承良好氛围。一是组织开展2021“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二是做好国家级、省市级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的申报工作。三是加强非遗传承人的管理,完善非遗传承人考核制度。四是依托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民乐县忧博雅民俗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的建设,摸底挂牌一批县级非遗就业工坊,组织群众参加非遗项目培训,拓宽群众就业渠道。五是为展现我县优秀历史文化、民间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开展线上文化慕课录制展播活动、制作非遗项目专题片,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进景区活动,启动“旅游+非遗”线上线下推广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自然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
(八)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实施全民健身战略。一是合理利用现有体育场馆、全民健身中心和城区公园等活动场地,推广城市10-15分钟健身圈活动,实现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全覆盖。二是举办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民乐站)、全省全民徒步健身露营大会等精品赛事,积极申报举办丝绸之路国际露营大会、甘肃省科技体育定向锦标赛、张掖市丝绸之路马拉松挑战赛等品牌赛事活动。争取筹办全省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交流展示大赛暨健身站点技能交流展示大赛。三是备战全市第五届青少年运动会,争取篮球赛事活动在民乐举办,组织举办农民运动会、广场舞大赛,联合工会举办“五一”职工篮球赛等群众参与性较高的赛事活动35场次。四是做好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工作,与县第二中学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使第二中学体育场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全天对外免费开放。五是对全县文化体育广场文体设施进行维修更换,更新率达到30%以上。六是建立独立自主、权责明确、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体育社团法人治理结构,成立体育总会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等体育社团组织。
(九)完善旅游基础要素,助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1.全力推进旅游品牌创建。深入推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A级旅游景区等品牌创建,巩固提升文化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和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创建成果。一是编制完成《民乐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按照全域旅游创建标准,完善全域旅游规划体系,构建全域旅游标识系统,争取年底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二是编制《民乐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创建A级旅游景区总体规划》,配套完善服务设施,创建民乐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海升现代智能温室产业园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做靓滨河酒文化产业园、扁都口生态休闲区等旅游品牌。三是着力提升6家A级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水平,开展优化环境面貌、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公共服务、提升服务水平、提升功能要素等五项重点工作。四是申报金地大酒店、旭景大酒店评定为三星级及以上旅游饭店;创建六坝村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垅塬生态农庄等5家农家乐为星级农家乐。
2.不断丰富文旅产品供给。一是以《民乐县红色文化旅游规划》为引领,挖掘一批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研学实践+乡村振兴精品旅游线路,不断扩大红色文化旅游影响力。打造“一日游”和“二日游”精品复合型旅游线路3条,补齐“吃住行游购娱”要素短板。二是加快推进扁都口生态休闲旅游区河道治理、道路铺设、桥梁架设、风貌改造等配套设施建设,延长景区旅游线路,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三是充分挖掘地热和中药材资源优势,开发温泉疗养项目,推动医养健康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十)深化文旅宣传行动,提升文化旅游软实力。一是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文化旅游产业宣传营销战略,编辑制作反映我县自然风光、风情的画册、丛书,全方位、多角度做好旅游精品专题宣传推介工作,提升全县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二是完善“一部手机游民乐”平台,继续利用单位及省市县新媒体宣传平台,加大文化体育旅游宣传力度。三是持续开展“旅游青年志愿服务”,实施旅游宣传进服务区、进加油站、进景区、进酒店、进机场车站“五进”活动,全方位激发旅游市场发展活力。四是实施文化体育旅游人才培训项目工程,组织开展文艺骨干、社会体育指导员、农家书屋管理员、导游讲解、主持编剧、服务礼仪等专题培训班10次以上,培训人次达到1000人次以上,不断提高从业人员能力素质。五是积极争引举办全省教练员、裁判员、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借助赛事活动和相关平台,提升民乐的知名度。
(十一)加强综合执法,优化文化旅游市场环境。一是加大联合执法和整治力度,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实行辖区文旅防控重点区域网格化管理,持续开展督查检查工作,确保疫情防控措施全面落实。坚决打击和整治违规经营行为,有效遏制接纳未成年人上网、不实名登记、超时营业、不合理低价游等问题,切实维护文旅市场经营秩序。二是以“扫黄打非”为重点,加强对校园周边、门市摊点等区域的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制售盗版、色情、“口袋”图书及不良游戏软件、音像制品等行为。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无证无照、严重违法经营的单位纳入市场“黑名单”,坚决予以取缔。三是全面推进落实文旅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结合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深化隐患排查治理,着力推进A级旅游景区景点、星级饭店、网吧、娱乐场所、电影院、印刷企业等经营场所安全检查工作。加强行业应急能力建设,做好假日旅游、大型文体活动等安全服务保障及突发事件处置。完善文旅市场综合执法、联合执法机制。四是强化法律宣传,加大典型案件曝光力度,通过以案释法,发挥典型案件的警示教育作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网络平台、行业微信群、群众团体的作用,加强文旅市场法律法规及执法工作宣传,抓好对经营业主的法律法规培训,提高经营业主依法经营、消费者文明守法消费、执法者依法监管理念,做到规范、文明、公正、廉洁执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