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档案史志

《民乐年鉴2021·2021年县情综述》

来源: 作者: 民乐县史志办 日期: 2022-02-18 17:22

【历史沿革】   夏、商、周时,县境为羌戎部落活动区,属《禹贡》记载雍州地。春秋、战国、秦代,民乐为月氏所居,永固城为月氏东城。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后,县境仍为月氏所居。此时,北方匈奴崛起,击败月氏,月氏大部西迁,号称大月氏,少数“保南山羌,号小月氏”,县境归匈奴右贤王部下浑邪王管辖。浑邪王驻守单于王城(永固城)。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万骑两次远征河西,大败匈奴。秋,浑邪王杀休屠王,引数万匈奴部众向汉军投降,从此县境归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张掖郡,境内始置氐池县(一说治所洪水城),为张掖郡所领十县之一。王莽篡汉,始建国元年(9年),改氏池县为否武县,删丹为贯虏,张掖为设屏,隶设屏郡。更始三年(25年),窦融出镇张掖,疑天下归属未定,遂保据河西五郡,氐池县为其属地。东汉建武五年(29年)夏,窦融派人献书光武帝,被封为凉州牧,自此河西五郡归属东汉。沿西汉建置,仍置氐池县,属凉州刺史部张掖郡。献帝兴平元年(194年),以河西四郡置雍州,氐池县属雍州牧张掖郡。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长期割据称雄的河西官吏联合抗曹,魏派兵打败了割据张掖的张进,县境归曹魏。置氐池县,隶张掖郡。西晋265年,司马炎篡曹魏自立,国号晋,河西遂归晋辖,仍承曹魏建置,县境属凉州刺史张掖郡管辖。晋永和元年(345 年),张骏建立前凉政权,县境属前凉。穆帝永和十年(354年),前凉张祚在境内置汉阳县,以守牧地,治所在永固一带,隶属祁连郡。废帝太和四年(369年),前凉张天锡置临松郡(治所今南古城),领临松县。升平二十年(376年)八月,前凉亡,县境归属前秦。太元十四年(389年),境内之地为后凉吕光所有。安帝隆安二年(398年)六月,后凉建康太守段业攻克张掖,建立北凉政权,县境归属北凉,仍置氏池县。隆安五年(401年),沮渠蒙逊杀段业,自立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张掖公,建都张掖,县境属沮渠北凉。置三郡四县,即祁连郡辖汉阳县,临松郡辖临松县,金山郡辖金山县、氐池县。南北朝北魏太延五年(439年),北魏兴兵攻北凉,九月陷姑臧(今武威市),北凉亡。次年,酒泉太守沮渠无讳降魏,县境归属北魏,郡县改为戍,置氏池戍,属武威镇张掖军,40年后复称氏池县,属凉州张掖郡。另设临松郡领安平、和平二县。西魏置临松县,属西凉州建康郡。北周置金山县,属张掖郡。隋实行郡、县二级制,废金山县归张掖郡。大业十三年(617 年),凉州鹰扬府司马李轨起兵,自称凉王,统治河西五郡,县境为轨所据。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县境归唐,建置沿袭隋。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吐蕃乘虚陷甘州,县境归吐蕃。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沙洲(今敦煌)人张议潮起兵,于大中五年(851年)收复河陇11州,县境复归于唐。懿宗咸通十三年(872年),回鹘攻占甘州,建立回鹘政权,县境归甘州回鹘所有。五代十国,县境属甘州回鹘。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年),甘州回鹘为西夏元昊所灭,县境归西夏,属西夏甘肃军司镇夷郡、宣化府。宋宝庆二年( 1226年),成吉思汗攻陷甘州,西夏亡,县境归属元。元至元八年(1271 年),置甘州路,十八年(1281年)立甘肃行中书省,县境属元甘肃行中书省甘州路辖地。明置卫、所,县境属甘州五卫,隶属陕西行都司甘肃镇(治甘州)。成祖永乐四年( 1406年),设祁连监于祁连城(永固城)。清雍正二年(1724 年),设东乐厅(治东乐堡)。乾隆八年(1743年),置东乐县丞,隶甘州府。

民国二年(1913 年),置东乐县,治所东乐堡,属甘凉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3月,迁县治于洪水城;12 16日,改东乐县为民乐县。因洪水城遭土匪劫掠,破坏严重,县府暂迁六坝南大寺。民国十九年(1930年)6月复迁东乐保。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再次迁县治于洪水城。民国二十五年( 1936年)后隶甘肃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  917日民乐县解放,隶属张掖军事管制委员会。10月,属陕甘宁边区张掖分区。19501月后,隶属甘肃省行政公署张掖分区。从195111月起属武威专区。1955 10月属张掖专员公署。195812 月,民乐县与山丹县合并。196211,恢复民乐县建置,隶属张掖专员公署,后改为张掖地区行政公署。2001 7月,张掖撤地建市,民乐县属张掖市管辖。

【区域概况】   民乐县地处河西走廊中段,介于东经100°2259"101°139",北纬37°5619"38°4817"之间。东与山丹、永昌二县接壤,南与青海省祁连县、门源县相连,西南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交界,西和西北同张掖市甘州区毗邻。东西宽73.8千米,南北长95.4千米,全县总面积3687.32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92.8万亩、林地面积110万亩。县境三面环山,南高北低,海拔15895027米。属大陆性荒漠草原气候,2020年平均气温4.8℃,较历年值高0.7℃,属偏高;年总降水量290.9毫米,较历年值少18%,属正常;全年日照时数2820.5小时,年日照百分率63%,较历年值少137.2小时。境内有洪水河、大堵麻河、童子坝河、海潮坝河、小堵麻河、玉带河、酥油口河7条主要河流和马蹄河、大泉沟等12条小河流,地表水年径流量4.2亿立方米左右,地下水总量2.5亿立方米。有圆通寺塔、八卦营古城遗址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东灰山遗址、西灰山遗址、上花园戏台等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馆藏珍贵文物289件;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项(民乐顶碗舞、民乐皮影戏、四家武术、九粮九轮酿制工艺)、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9项;有扁都口生态休闲旅游区、滨河九粮液文化旅游景区两个国家4A级风景区。2020年,全县辖10个镇,1个社区管委会,1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72个行政村,户籍人口238099人。

【国民经济】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0.02亿元,增长4.5%,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完成20.37亿元、10.36亿元、29.29亿元,分别增长5.45%4.1%4.2%2020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31亿元,同比下降4.1%,较上半年增长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17亿元,同比增长12.81%。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99亿元,同口径增长4.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6563.3元,同比增加1322.6元,增长5.2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3779.00元,同比增加954.2元,增长7.44%50项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完成39项。

【“两线作战”】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及时出台支持企业共渡难关“19条”等一揽子政策,为企业协调贷款4.8亿元、减免税费6301万元、展期续贷1.09亿元,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1.21亿元,各类市场主体及时复工复产复市。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52亿元、抗疫特别国债2.8亿元、特殊性转移支付资金7664万元,全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全县主要经济指标从第二季度开始由降转升,固定资产投资、农业增加值增速稳居全市前列。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坚持“四个不摘”,聚焦全县贫困人口和37户挂牌督战对象,深入开展“3+1”冲刺清零后续行动和“5+1”专项提升行动,新建扶贫车间10个,培育“五小”产业461户,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群众474名,输转贫困劳动力1.03万人。建立防止返贫预警监测和帮扶机制,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拓展,顺利通过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核。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中药材、马铃薯等特色产业77万亩,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建设高标准农田7.6万亩,建成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5.7万亩,被认定为国家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选派103名干部赴乡村一线驻村帮扶,吸引30名优秀人才返乡创业。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新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2个,培树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60个。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实施“三大革命”“六大行动”,创建省级“清洁村庄”70个。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建成乡村振兴示范村15个,创建乡村振兴红旗村10个,乡村振兴由典型示范向全域拓展。

【生态环境治理】   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一园三带”生态示范等项目,完成营造林8.3万亩、草原生态治理修复36万亩、退化草地治理1.5万亩、有害生物防治15.8万亩。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强化扬尘防控、煤质管控、炉烟炕烟治理和秸秆垃圾禁烧,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4%。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和河湖警长制,编制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十年专项规划,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深入开展农药化肥地膜减量化和土壤污染治理,化肥使用量增幅低于国家控制指标,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82.2%,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7.8%,原铬盐厂旧厂区铬污染场地及铬渣场土壤修复全面完成。

【高质量发展】   持续深化项目攻坚,谋划实施重点项目90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7项,生态宜居搬迁工程列入省列重点项目。高标准推进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生态宜居小镇一、二期住宅全面完工,交通客运枢纽、商业街等项目有序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产业园加快建设。全力推进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示范区建设,花卉产业园、文化展览馆、“一院三馆”等项目加快推进,集镇一、二期住宅及老旧楼风貌改造、文化广场、中心公园全面完工,民俗文化村启动运营。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实施棚户区改造3400套,新建张扁高速公路连接线、公园路等道路4.5公里,建成5G基站20个,城东公园等5个公园、西关市场等5个市场建成运营。扎实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十大专项整治”行动,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建成投用。

【工业经济】   修编完成生态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化工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禁限控目录。新建园区道路8.5公里,敷设供排水管网15公里,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中水蓄水池、垃圾转运站等项目,生态工业园区化工产业园顺利通过全省化工产业集中区承载能力评估认定。爱味客万吨恒温库、苗琳薯业马铃薯加工等项目建成投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家。大力发展“飞地经济”,新加坡绿色生态化工产业园项目成功签约。强力推进招商引资,依托进博会、兰洽会、张交会等节会平台招商引进重点项目21项,通试科技高纯无机氟化盐、锦拓生物糠醛及香料生产等招商项目落地实施,落实到位资金48.23亿元。

【社会发展】   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园小学及幼儿园等项目加快实施,职教中心学校公寓楼、生态工业园区学校建成投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普通高考再创佳绩,职教中心获评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学校。第二人民医院开工建设,残疾人托养中心全面完工。建成县域医学中心5个、急危重症救治中心5个、核酸检测实验室3个。落实就业补助资金1736万元,返还企业稳岗补贴1108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676万元,3414名失业人员、740名高校毕业生、365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着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孤儿基本生活补助、残疾人“两项补贴”、妇女“两癌”免费筛查等民生政策全面落实,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09亿元。政府承诺为民所办10件实事全面完成。扎实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高质量通过国家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深化平安民乐建设,县镇村“三中心一网格”全部建成,新增城市社区4个。启动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