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档案史志

《民乐年鉴2021·洪水镇》

来源: 作者: 民乐县史志办 日期: 2023-02-20 10:13

【概况】   洪水镇地处城郊,总面积165.78平方千米,辖27个行政村、208个村民小组,8979户、34631人。全镇有耕地面积10.8万亩,退耕还林地2.4万亩。

【产业发展】   结构调整   引导新型经营主体长期连片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户将土地向种粮大户、合作组织连片流转,实现全镇土地流转面积达7.8万亩,22个村实现了整村流转。以中药材、马铃薯、高原夏菜“三大产业”为重点,特色作物种植面积稳步扩大。成功打造里仁村2000亩、叶官村1000亩西蓝花种植基地,叶官村1000亩、刘总旗村1000亩洋葱种植基地,于庄村500亩、单庄村500亩菜心种植基地,刘山村2000亩、刘总旗村1000亩、吴庄村1000亩大蒜种植基地。提升洪水“紫皮大蒜之乡”的知名度,全镇大蒜种植面积达1.2万亩,高原夏菜种植面积达2.2万亩;成功打造吴庄村2000亩、单庄村2000亩、八一村1000亩、乐民村1000亩马铃薯种植基地,全镇马铃薯种植面积达2.4万亩;成功打造李尤村1000亩板蓝根种植基地、费寨村1000亩黄芪种苗繁育基地,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6万亩,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达80%以上。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加大土地整理力度,完成新墩、汤庄、新丰等10个村2.5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4个高标准农田及水肥一体化示范点,提升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发展水平。大力支持仓储运输、冷藏保鲜等初加工产业发展,在吴庄村修建40座马铃薯储藏窖,持续发展壮大马铃薯产业,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

草畜产业   在提升戎庄村养殖场标准化养殖水平的同时,在上柴村新建占地300亩、可吸纳100户存栏量达1万头的肉牛养殖小区1个,做大做强全镇“肉架子”工程,实现肉牛育肥一年两茬。2020年上半年,全镇肉牛出栏量突破3万头,羊出栏量在1.5万只以上。

旅游观光农业   立足国道227线沿线区域优势,借力金山公园建设机遇,完成新墩村、单庄村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精心打造以城区公园为中心,形成辐射镇域内吴庄村雪域花谷户外拓展休闲旅游基地、下柴村金山公园、新墩村旅游示范村、单庄村红色旅游示范基地为主题的“洪水镇城郊旅游经济圈”,持续释放旅游示范镇效应。

【脱贫攻坚】   紧盯脱贫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认真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深入开展“3+1”冲刺清零后续行动和“5+1”专项巩固提升行动,全力补齐脱贫攻坚短板弱项,提升脱贫质量。紧盯5户边缘户,靠实工作负责,全面落实挂牌督战对象精准帮扶措施,确保稳步增收。充分挖掘镇域内经济效益好、责任心强的农民企业家、致富带头人,积极引导爱心企业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自觉担负起助力脱贫攻坚的社会责任,回馈社会,帮助同村父老乡亲增收致富。全镇共联系爱心企业和致富带头人60家,结对帮扶困难群众148户、429人,共为困难群众给予资金和物资帮扶约20万元,吸纳困难劳动力就业120人次。根据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2019年度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调研督导反馈及市县督查各类反馈问题,认证梳理,主动认领,做好各类巡视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坚持党建引领,在全镇范围内深入开展“接父母回家”倡议活动,全面排查独居老人、生活困难老人,分类施策督促子女接父母回家,拆除独居老人破旧房屋。全面摸排存量危房、残垣断壁,积极动员群众,全力推进拆危拆旧,减少安全隐患,消除“视觉贫困”,提升村容村貌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对列入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山城、红石湾2个贫困村的149户搬迁户原房屋产权进行回收处置,探索走出了一条拆旧复垦“分类施策、逐户突破,整体推进、全面回收”的新路径,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基础。

【生态环境建设】   坚持把推进生态宜居搬迁作为补齐全面小康短板指标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生态宜居搬迁各项决策部署,强化工作举措,狠抓任务落实,加快生态宜居搬迁工程向纵深推进。继续将棚户区改造作为高原生态文明县城建设的首要任务,全力完成苏庄村及城区剩余户的征地拆迁,配合县级有关部门完成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土地征收储备工作。解决凤凰郡、颐和盛世等城市建设中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全力化解重点项目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中的遗留问题和新出现的各类矛盾纠纷,构建城镇化建设和谐氛围,为高原生态文明县城建设做出贡献。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无垃圾创建、生态环境保护三大行动,对叶官、黄青、下柴、友爱、里仁、刘山、李尤7个村实施清洁村庄建设,加大“三清一改”实施力度,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改善人居环境和城乡面貌。结合实际制定科学有效的镇规民约、村规民约,大力推行实施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度,全面落实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清运、县处理”的运转模式,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参与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共建美丽宜居新家园。全面落实“河长制”,持续加强山城河、洪水河河道生态环境保护。深化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加大散煤管控力度,将农作物秸秆焚烧、地膜拾捡、环境卫生整治作为村组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持续优化人居环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强退耕还林区补植补造和管护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退耕还林区管护长效机制,安排49名专职护林员、草管员成立退耕还林管护队伍,划分片区进行常年管护,制定严格的奖惩办法,做到管护业绩与工资挂钩。在山城、友爱等村新建公共祭祀点5处,从源头上杜绝退耕还林区上坟烧纸行为的发生。开展绿化行动,以李尤、吴庄两村为重点,辐射全镇各村进行春季植树造林,栽植枸杞、云杉、长枝榆等各类苗木5万株。

【社会治理】   坚持把共商共建共管共治共享作为新时代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基本要求,健全村民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开展平安乡镇、社会管理先进村创建活动,引导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利益。强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力构建多元化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严格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工作责任制,大力推行接访和领导包案化解制度,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作用,督促全镇各村开展矛盾纠纷分片区排查调处活动,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环境保护突出问题大排查。加强公共应急体系建设,健全社会监测预警应急机制,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和扫除农村黑恶势力、村霸、赌博、高利贷等危害社会稳定、破坏农业生产、侵害农民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坚持“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切实发挥村务监督、村民议事、理财、监督小组等自治组织作用,形成村民自治、社会参与、群众监督、激励有效、约束有力的共管机制,为社会经济发展奠定和谐稳定的基础。年内,顺利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乡镇”“全市双拥工作先进集体”“全市体育工作先进集体”,成功创建单庄省级文明村,精心打造上柴“乡村振兴红旗村党支部”,示范带动效应日益凸显。

【基层党建】   严格落实村干部集中办公和轮流坐班值班等制度,并将出勤情况与绩效报酬挂钩,确保村委会日常值班值守。全面完成27个村的“两委”换届工作,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大幅提升。巩固扩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紧紧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重点任务,扎实开展农村“党员固定活动日”,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全面强化“甘肃党建”信息平台运用,提升党内政治生活各项制度落实的能力和水平。加快村集体资金投入龙头企业8%利益分红落实进度,协调督促华瑞农业、张掖超越发展农业有限公司及时兑现资金入股配股分红资金,山城、红石湾两个贫困村各投入华瑞农业、张掖超越发展农业有限公司资金130万元,其他非贫困村各投入资金70万元,实现资金分红贫困村10.4万元、非贫困村5.6万元。对2019年完成整顿提升的下柴、马庄、黄青、友爱4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开展“回头看”,巩固整顿成果,防止反弹“回潮”。对2020年确定的苏庄村软弱涣散党组织,紧盯“组织动员力弱、带富致富能力不强、在群众中威信不高、作用发挥不好”等突出问题,全面落实“四个一”联系包抓措施,精准制定整改方案,细化措施台账,扎实开展整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