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档案史志

《民乐年鉴2021·民联镇》

来源: 作者: 民乐县史志办 日期: 2023-02-20 10:16

【概况】   民联镇地处县城东北,东邻山丹县,南接永固镇,西连洪水、三堡、六坝镇,北面和山丹县接壤。镇政府驻地张明村,距县城13公里。全镇总面积384.46平方千米,下辖上翟寨村、雷台村、龙山村、郭湾村、杨庄村、贾西村、刘新村、顾寨村、张明村、黄朱庄村、高寨村、河湾村、屯粮村、东寨村、西寨村、太和村、东升村、复兴村、下翟寨村等19个行政村,110个村民小组,5168户、22168人,耕地面积12.97万亩。境内有魏晋时期童子寺石窟和清末民初四家魁星楼,均为省级文化保护单位。全镇主导产业有畜牧养殖、中药材、马铃薯、特色制种等,肉羊养殖产业是特色优势产业,辖区内洪平公路养殖示范长廊是全县“四条”农业工作示范长廊之一。

【脱贫攻坚】   扎实开展脱贫攻坚“百日攻坚”行动,深入推进“3+1”冲刺清零后续行动和五项专项提升行动,对全镇545207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开展“回头看”,全面排查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短板弱项,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及时纳入清零范围,做到“应查尽查、应清尽清,不落一户、不少一人”。聚焦全镇34人“边缘户”,靠实挂牌督战领导和责任人责任,逐人逐项落实脱贫攻坚政策措施,3户边缘户均已达标。引导971名贫困群众在县内外务工就业,新增公益性岗位38名,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人数和务工收入“双提升”。严格落实帮扶责任,狠抓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全面提升脱贫攻坚成效,顺利通过国家和省市各项考核验收。

【产业发展】   持续壮大特色种养业,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着力培育旅游文化产业,助力产业振兴。结合封山禁牧,引导经营主体种植优质饲草10600亩。支持养殖大户新建、改扩建养殖场3个,带动全镇养殖业扩量提质增效。抢抓爱味客马铃薯全粉加工二期项目,建成马铃薯连片示范点5个,全镇马铃薯种植面积达7200亩。依托西部药都中药材产业园建设项目,建成中药材连片示范村6个,带动全镇种植面积达3.5万亩。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产地初加工等设施,建成冷藏库1座、中药材初加工作坊2个。抢抓东寨村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机遇,持续打造金阳光生态休闲农业园和田园假日生态游乐园,大力发展观光休闲、民俗餐饮等乡村旅游新业态,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人居环境治理】   坚持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持续巩固提升生态治理成果,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祁连山浅山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为重点,对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的上翟寨、郭湾、龙山、高寨等村退耕还林区进行补植补栽。积极引导东寨、上翟寨、雷台、河湾、复兴等村对闲置空地进行造林绿化。结合土地整理项目,在引益入童路建成交通大林带1公里。积极建设绿色高效作物推广示范区,以河湾、屯粮、下翟寨村为重点,积极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建成中药材、高原夏菜、马铃薯水肥一体化绿色高效作物示范基地5000亩。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实施以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为重点的“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创建清洁村庄5个。结合消除“视觉贫困”,大力开展拆危除旧行动,拆除危旧房100户、拆除重建农户围墙55111273米。强化“河长制”主体责任,严格落实河长定期巡河制度,加强河道管理,杜绝河道乱倒、乱采违法行为。

【综合治理】   开展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创新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百姓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农村自治组织,广泛开展基层协商民主工作,实现村级事务协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大力弘扬耕读传家、孝亲敬老、邻里守望、守土敬业等传统美德,坚决破除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持续整治高价彩礼和推进殡葬改革,养成群众重义守信、孝老爱亲、勤俭持家的良好风气。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大整治专项行动和法治教育宣传活动,全年开展安全生产检查9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9件,集中开展法治宣传3场次。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非法侵占农村集体资产、扶贫惠农资金等违法犯罪行为。

【民生事业】   加强农村低保对象动态精准管理,扎实做好低保、特困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工作,全年为383948人发放低保金221.9万元,为7681人发放五保金47.5万元,为446户困难家庭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31.2万元,为296名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资金36.4万元。持续加强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全力做好社会兜底保障水平。以政府投资项目和工程建设领域为重点,加大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力度,保障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升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