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六坝镇地处民乐县北端,距县城25千米,北靠县工业园区,南与三堡镇接壤,西邻新天镇,东接山丹县,是民乐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示范区所在地。全镇交通便利,国道新旧227线、丰六路、六太路、张扁高速民乐段和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贯穿全境,区位优势明显。镇域面积307.8平方千米,辖六坝村、东上坝村、西上坝村、四坝村、四堡村、王官村、五坝村、铨将村、韩武村、海潮坝村、柴庄村、赵岗村、五庄村、北滩村、新民村、金山村等16个行政村,170个村民小组,5605户、22735人,耕地面积13.6677万亩。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是全县乃至全市历史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乡镇之一。2020年全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149.12元,增长9.48%。
【田园综合体】 紧紧围绕“六大理念”,聚焦“五大板块”,实施重点项目19项,全力打造现代农业聚集区、绿色发展示范区、丝路文化展示区和乡村治理试点区,示范引领全县乡村蝶变振兴。建成海升千亩樱桃示范园、优质杂果智慧农业、马铃薯种薯繁育、中药材百草园基地和田园花海观赏区,文德兰花卉产业园二期、春禾国际现代智能玻璃温室主体工程已完工。建成文化展览区、民俗文化广场、中心公园、民俗文化一条街,圆通寺片区改造、“一院三馆”主体工程已完工。集镇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期21幢690套住宅楼已建成并安置群众323户,二、三期30幢1152套住宅楼主体已完工。征收农户房屋82户,完成民俗风貌改造35户,改造集镇老旧商住楼20幢,铺设污水管网6公里,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四纵七横”路网框架基本成型,田园综合体“一轴一带两核心四片区”功能布局日臻完善。
【产业振兴】 立足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着力抓好农业示范工程建设和主导产业培育,持续做优做强中药材、马铃薯、设施果蔬、制种花卉、林果培育、饲草循环发展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建成千亩中药材示范点3个、马铃薯种植示范点3个、特色制种基地4个,全镇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达到总播种面积的85%以上。抢抓草畜产业发展机遇,建成祁连雪域良种猪草畜一体化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发展青贮玉米、紫花苜蓿等优质饲草基地3个。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高效能管理,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平整五坝、赵岗、韩武、海潮坝村土地1.65万亩,修建蓄水池6个,蓄水容量达12.5万立方米。
【脱贫攻坚】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底线要求,坚持“四个不摘”,健全完善防止返贫预警监测和帮扶机制,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培育“五小”产业45户,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群众32名,输转贫困劳动力860人,发放各类收益分红资金118.43万元,贫困户收入稳固提升。按照应拆尽拆、应改尽改的整治要求,标注长期闲置有安全住房241户,拆除空置危房31户,完成院墙加固维修11户,拆除残垣断壁405米。坚持把抓好问题整改作为加强和改进脱贫攻坚工作的有力举措,顺利通过第三方评估和交叉验收成效考核,中央及省市县各类督查检查反馈的106项问题全部整改完成,着力补齐短板弱项,提高脱贫攻坚成色质量。
【人居环境治理】 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推进污染防治工作,完成全镇600铺土炕和五坝村燃煤锅炉提标改造。持续巩固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成果,全力运行“户分类、日保洁、周整治、月评比、季考核”的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建立以公益性岗位为主、志愿者和有偿服务为补充的保洁队伍,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农业面源、前庭后院、厕所、经营摊点、畜禽养殖、空置房屋、河道渠系8个区域的环境卫生整治,规范12个公厕运营管理,持续提升16个垃圾中转站垃圾收集转运能力,全镇清理生活垃圾950吨。完成王官、西上坝、四堡等5个村市级“清洁村庄”创建验收工作。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培树美丽家园人人共建、优美环境人人共享的文明风尚。
【民生事业】 自觉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于履职尽责全过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全年发放低保、五保、临时救助等资金656.96万元。继续强化镇村两级便民服务体系管理,切实为群众提供快捷、高效、便利的“一站式”服务。完成1192户生态宜居搬迁户贷款办理工作,落实集镇搬迁274户。始终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放在首位,严格按照中央及省市县工作部署要求,全面推行人员管理、源头管控、服务保障、公众宣传、责任落实等举措,加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点环节管控,建立健全镇、村、组三道联动防线,实施网格化、差异化管控。扎实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高质量通过国家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
【综合治理】 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深入推进平安镇、村建设,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势力,严厉查处农村“微腐败”,建成平安乡村16个。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工作,强化法律在维护农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中的权威地位,成功化解矛盾纠纷86起。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集中整治,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督查检查38次,制作横幅48条,发放宣传手册2000多份,全面提升群众的安全意识。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大力弘扬和践行,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年创评省级“甘肃好人”1名,市级“道德模范”1名,市级“快乐老乡”1名、县级“快乐老乡”10名,县级“五星文明标兵户”10名,评选“好婆婆”“好媳妇”“好邻居”64户,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个,开办家风教育“大讲堂”9个,开展家风教育活动32场次,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敬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家庭文明新风尚。
【基层党建】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为重点,严格落实“四抓两整治”,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严格落实党委主要责任和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组织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24次、专题研讨12次,专题研究部署党建、意识形态工作12次,严格落实党建联系点制度,带头落实“三会一课”,深入村组讲党课,树立大抓基层党建的鲜明导向。改扩建村级阵地2处,打造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示范点2个、党群服务中心16个,创建四坝村“乡村振兴红旗村”,赵岗村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顺利通过省级抽查验收。圆满完成16个村“两委”换届工作,整体实现“一降一升”目标,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达94%。以田园综合体建设为载体,狠抓书记项目,细化落实工作任务25项,实现党建与田园综合体重点项目有机融合、与全镇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深化“三链富民”模式,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建立产业型党小组24个,培树党员致富典型36名、支部引领产业发展典型12个,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实施省级人才项目,建立专家工作室,引进省级专家4名,培养技术人员20名、实用型人才240人,进一步夯实经济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