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档案史志

《民乐年鉴2022·卫生健康》

来源: 作者: 日期: 2023-12-11 09:43

【概况】   全县有县、镇医疗卫生单位21所,其中:县级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所,中心卫生院5所,第二人民医院1所,镇卫生院5所,卫生院分院3所。县、镇医疗机构等级评审率100%,其中二级甲等3家、一级甲等12家、一级乙等1家。有村卫生室188所,个体诊所52所,医疗机构核定病床1819张,其中:县级医疗单位1269张,镇级550张。

【综合改革】   建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双组长领导机制,把深化医改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统筹谋划、全面推进、定期督导;全面落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补助等改革资金。全年落实到位资金126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254万元,取消药品加成省级财政补助68万元,县级财政补助公立医院床位补贴940万元;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监测预警和应急指挥体系,推动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评估、研判、决策机制,推进村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筑牢公共卫生防护网,为新冠肺炎和重大传染病防控提供网底支撑;健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运行机制,坚持县级250+N、镇级50+N的病种分级分工制度,县级医院住院病人26886人次,上转1572人次,下转764人次,上转率5.8%,下转率2.84%;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医院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议事决策规则,落实三重一大议事决策规则,健全决策前论证与听取意见机制。落实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实现区域内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切实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

【基层服务】   全面落实村医基本工资+绩效工资考核管理模式,人财物等六统一管理逐步规范,以镇带村,以村促镇,镇村一体、整体发展的目标逐步实现;继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省级专家复核评审达到推荐标准,全县14家基层医疗机构全部达到基本标准,占比100%,达到推荐标准5家,占比35.7%。按照《民乐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实施方案》,激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活力的收入分配机制,完善基层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基层自主能动性和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为275名离岗乡村医生发放养老补贴63.25万元,为208名在岗乡村医生缴纳养老保险139.56万元。组织镇村两级医疗卫生人员进行全员线上培训,共计培训647名。遴选全科骨干医生、临床医师、乡村医生等28名国培项目培训人员,组织34名乡村医生参加张掖举办的乡村医生规范化培训班。组织201名乡村医生参加全国乡村医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线上培训。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更加规范,至11月底,全县已建立纸质及电子健康档案22.58万份,建档率99.52%。加大老年人健康体检力度,全年为18735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包括肝功、肾功等项目在内的健康体检,老年人健康体检率达到72.96%,共检出高血压患者28624人,2型糖尿病患者8133人;完成市级检出指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检出率4.99‰,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76.53%78.17%96.85%。管理肺结合患者22人,肺结核患者管理率100%;及时完成适龄儿童免疫接种,乙肝、卡介、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均达100%;不断强化鼠疫、手足口病、霍乱、中东呼吸综合征等重点传染病监测和防治,积极开展艾滋病、结核病防治宣传和筛查,传染病报告率、及时报告率、网络直报率均达100%;加大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应急值守,不断提升卫生应急处突能力;不断完善妇幼健康管理,至11月底,全县产妇数1195人,活产1205人,住院分娩活产1205人,活产率100%;高危儿新登记数3374人,专案管理人数290人;新生儿疾病筛查1415人,筛查率99.23%;不断强化地方病管理,共监测居民户食盐304 份,其中:合格304份,碘盐合格率、食用率、碘盐覆盖率100%

【卫生健康服务】   推进医疗体系建设,推动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构建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医疗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积极推进县域急危救治中心建设,以县级医院为依托建成卒中、创伤、胸痛、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儿童急危救治中心,促进优质资源提质扩容。推进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县级医院对照各项标准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培训、对口支援等方式加强医院能力建设,最大限度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两所医院达到县级医院推荐标准,县域内就诊率保持在90%以上,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加强重点学科和薄弱学科建设,健全完善服务职能,紧紧围绕院有专科、科有专长的工作目标,强化医院专科专病建设,建成省级重点专科4个(县医院普外科、骨伤科,中医院骨伤科妇幼院中医妇科),市级重点专科4个(县医院心内科、呼吸科,中医院针灸科,妇幼院NICU)。对照薄弱专科建设标准,加大中医医院糖尿病内分泌科和微创外科建设力度,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危重再转诊的目标。积极组织县级医疗机构加入甘肃省重症医学专科联盟”“甘肃省胸痛中心技术联盟13个省级专科联盟,共建成专科联盟83个。全面建立省、县级远程医疗服务学习指导关系,协作开展各类手术123例。规范医共体建设与管理,加快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引导医共体内形成顺畅的转诊机制,促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有效改进医院管理,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全面开展便民惠民优质服务,稳步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以互联网+健康服务为内容,以智慧医院建设为抓手推进改善医疗服务,依托县医院、中医院建成影像、心电、检验、病理、消毒供应五大县域医学中心,落实预约诊疗、远程诊疗、临床路径管理、检验检查结果互任等相关制度。“120”急救网络体系逐步健全,全县医疗服务进一步改善,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减轻。加强医疗管理制度建设,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严把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规范医疗机构命名,完善诊疗科目、执业范围和科室建设。审批门诊部1家,诊所2所,注销16个机构,完成270个医疗机构电子证照的发放,实现对所有医疗机构全执业周期的信息化管理。组织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进一步强化,医疗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全面使用电子健康卡,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就诊流程全面优化,医疗服务行为进一步规范。

【中医药工作】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甘肃省中医药条例》,认真履行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法定职责,实现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开展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专项推进行动,巩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成果,门诊纯中药处方占门诊总处方比例达25.18%,中药饮片处方占总处方的比例为11.3%。县级中医院发挥中医药龙头作用,门诊中医治疗率为76.5%,住院患者中医治疗率77%,中医非药物治疗人次占医院门诊总人次的比例为15.6%,争取项目资金40万元,针灸科建成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县级妇幼保健院发挥中医特色机构优势,中医妇科通过省卫健委第九批甘肃省中医重点专科验收。持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投资30万元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坝中心卫生院北滩分院中医馆,乡镇卫生院全部打造出中医特色鲜明、文化氛围浓厚、诊疗设备齐全的中医药特色服务区。启动第四轮次中医师承教育工作,遴选8名指导老师,16名继承人,于910日起全部进岗学习。充分发挥中医药应急能力,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药应急队伍,组建全县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专家组,发挥中医药人才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加强对中药预防用药的业务指导。疫情防控期间为集中留观人员、公安干警,医院、社区一线人员、党政机关干部免费发放新冠肺炎预防中药1.5万余份,中医药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治能力得到提升,中医药防治传染性疾病的作用和优势得到发挥。

【健康扶贫和乡村振兴】   会同县发改局、医保局等11个部门联合制定下发《关于印发民乐县巩固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的通知,坚持把开展动态监测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性工作,根据医疗卫生机构三个一、医疗人员三合格、医疗服务能力三条线要求,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职能科室设置、诊疗设备配置、医务人员配备均达到基本医疗有保障的标准,县级医院达到二级甲等,14所基层医疗机构全部达到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基层健康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按照四个不摘要求,依托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对全县已脱贫564519129人、边缘户3388人、脱贫不稳定户36人、突发不稳定户28人逐一入户摸底,共核查19225人,核查出患病人数7542人,救治率100%。救治大病患者590名,签约慢病患者1736人。建立起集筛查监测、诊断救治、健康管理为一体的医防融合管理模式,精准提升一人一策”“一病一方健康帮扶水平,为已脱贫人口、边缘户、监测户及突发不稳定户提供免费的个性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年内共签约中级服务包7542个,初级服务包11683个。

【人口和奖扶政策落实】   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组织专业机构对辖区的3所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进行评估验收和备案登记。完成优才托育服务中心、丽景雅苑托育早教中心2所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备案,年内共招收17名婴幼。全年共出生1460人,出生率5.92‰;死亡1312人,死亡率5.32‰;自增148人,自然增长率0.60‰。出生人口中男性783人,女性677人,出生人口性别比115.66。全县办理生育登记对象1215对,全员人口数据库数据更新及时率97%,出生实名登记系统信息上报及时率100%。构建财政为主,稳定增长、分级负担,分类保障、城乡统筹的利益导向经费保障机制,奖扶政策落实准确率为100%,落实生育利益导向政策资金401.92万元。全面落实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三个全覆盖工作制度,督促协议医院畅通特殊家庭就医绿色通道,切实做到生育特殊家庭医疗服务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全县累计开展帮扶关怀计生特殊家庭帮扶关怀活动600余人次,全社会关爱关怀特殊家庭的氛围更加浓厚。

【项目建设】   续建县第二人民医院住院部综合楼,项目占地面积1845.52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876.25平方米,总投资4856万元,其中争取中央投资3885万元。该项目于2020年完成主体工程,2021年完成投资2856万元,年内进行手术室、消毒供应室、ICU病房、产房的室内装修;新建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及门诊附属楼1栋,项目总建筑面积8685.06平方米,估算总投资3986万元,其中: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3188万元。该项目20216月开工建设,年内完成门诊楼5层主体和门诊附属楼2层主体工程,且主体工程已通过验收;新建食堂及医疗保障用房,县第二人民医院食堂及医疗保障房建筑面积2550平方米,室外硬化、绿化及配套设施建设,总估算投资1700万元,为三层框架结构,年内完成食堂及医疗保障房和配电室、垃圾中转站基础承台混凝土浇筑;完成绿化亮化工程,投入资金800万元,拉运土方5万立方米,铺设给水管道9公里;完成医院周边136亩地的绿化,其中:绿化草坪130亩,苗木栽植615000株;完成县人民医院门急诊综合大楼建设项目,该项目于20171028日批复建设,大楼总建筑面积21346.68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2844.6平方米,项目总投资7471.38万元,于20219月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提高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和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投入130万元,完成六坝中心卫生院楼体及围墙风貌改造和医院文化建设;投资252万元,完成县级传染病区改造,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持续改善。

【计生协会】   强化协会组织建设,拟定《民乐县计划生育协会改革方案》,核定编制6名,三定方案和人员配备等各项改革任务逐项落实。按照五有要求,全县建成计划生育协会组织190个,会员之家”178个,配备会员36821人,占总人口的14.69%。全面推进六项重点工作,以暖心家园项目实施为抓手,全面落实宣传教育,生殖健康咨询服务、优生优育指导、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帮扶、流动人口服务、权益维护等六项重点工作。积极争取中国计生协会支持暖心家园项目专项资金5万元,建成北街社区暖心家园,先后组织开展“5·29”会员活动、集体庆生、庆中秋郊游联谊茶话会等活动。为全县53户计生特殊家庭开展走访慰问、送医上门、精神慰藉等活动,共落实慰问物资价值3.5万元。同时,投入40.85万元为8017户农村两户家庭购买意外保险,保障计生两户生命安全。

【行业监管】   加大卫生综合监督执法力度,实施双随机、一公开,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规范医疗卫生行业行为。开展疫情防控专项检查,以县级医院为重点,开展以预检分诊、发热门诊规范设置及运行、住院病人及病房管理、医废处置、医务人员及重点区域核酸检测等为重点的院感防控监督检查,对357家商场、超市、宾馆等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进行检查指导,对6家集中隔离观察点开展监督检查;开展消毒产品专项监督检查,对20家经营和使用消毒产品的企业和个人进行检查;开展疫苗接种点检查监督,对14家疫苗接种点规范设置、人员资质、疫苗管理、接种流程等情况进行专项监督检查;突出重点,加强公共卫生领域专项监督检查,对县内美容美发公共场所卫生许可、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公共用品用具的更换、清洗、消毒及记录、客用化妆品索票索证、消毒间、布草间设置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监督检查。全年,监督检查410户次,办理公共卫生许可证57户;对2家集中式供水单位开展监督检查,水质均符合要求标准;出动监督员526人次,检查678户次,开展外部稽查2次、内部稽查6次,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82份;办理各类行政违法案件80起,结案78起,行政复议案件1起;共罚没款10.6万元,没收违法所得925.6元,没收药品器械356支、袋。

【红十字会】   两办印发《民乐县红十字会改革方案》,对职能任务、完善治理结构、设立监事会、依法理顺管理体制等方面提出若干举措,三定方案和人员配备等各项改革任务逐项落实。依托“3·5”学雷锋、防灾减灾日等纪念日,广泛宣传红十字会在新时代开展三救三献、助力精准扶贫脱贫,服务易受损群体等方面的工作成就;筹集价值5000多元的物资对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家庭、城乡社区特困群众及留守老人和儿童等进行慰问。积极参与实施中国红十字会众筹扶贫大赛”“99公益项目等工程,共筹集资金4294.78元。开展普及性应急救护培训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行动,累计开展培训讲座15次,普及人数3000多人,开展救护员培训13场次、培训救护员1344人。整合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无偿献血工作资源,全县共有1661名公民参加无偿献血,献血总量达到58.7万毫升,有效满足医疗机构临床用血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爱国卫生】   以文明健康,绿色环保为主题,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宣传,号召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参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人人享有健康文明幸福生活。组织和动员群众积极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和低碳环保践于行群众实践活动。把全域无垃圾、人居环境治理、村庄清洁行动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配合完成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工作,切实改善城乡生态环境面貌。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创建工作,推荐上报省级卫生镇2个,卫生村15个,卫生单位5个,卫生社区4个,市级卫生单位5个,卫生村10个。积极组织全县各级党政机关开展无烟党政机关建设活动和全民控烟履约宣传活动,全县77个单位完成创建工作,无烟党政机关建成率100%

【健康促进和教育】   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场所创建。命名验收县级健康促进医院5个、健康促进学校35所,申报县人民医院为2021年省级健康促进医院创建单位;5所市级健康促进医院创建单位;4所市级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单位。大力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发放宣传资料831290份;播放影音宣传视频时长12145小时;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240个,栏目更新1500次;协调县电视台播放健康教育公益广告频次1200次。完成县级健康教育工作督导3次,培训健康专干3期。不断丰富健康文化墙内容,新建健康文化墙150443.6平方米。开展县级健康巡讲六进活动11场次,镇级健康巡讲146场次,村级健康沙龙2326场次。充分利用世界无烟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各种健康主题日或针对辖区重点健康问题,开展县级健康咨询服务活动9次,镇级健康咨询服务活动150余场次。

【老龄和医养结合】   运用智能技术,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充分发动各级媒体、社会组织和各界力量,广泛宣传新时代老年人积极健康的精神风貌,营造浓厚的养老、孝老、敬老社会环境,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弘扬中华孝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开展一法一条例宣传教育,强化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意识。关爱老年人,帮扶政策暖民心。联合中国人寿公司对全县22户百岁老人和特困老年人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335名高龄老人发放生活补助19.91万元,为634075岁以上老年人购买8.8万元意外伤害保险;为老年群众开展健康义诊8场次,健康知识宣传16场次,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落实全县促进医养结合事业快速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北滩卫生院、李寨卫生院与县第一、第二中心敬老院展开合作,转型为康复、老年护理等接续性医疗机构。全县老年人口健康服务覆盖达94.8%。探索社会办养老机构医养融合发展新路径,由甘肃尚福佳苑老年服务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新建尚福佳苑综合生态养老服务基地,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拥有床位600张。

【人才队伍】   持续加强人才储备,引进14名医疗卫生类大学生,接收安置医学类定向本科生12名、大专生9名、卫生类三支一扶人员3名,聘用专业技术人员66名,签约定向医学本科生24名,定向医学专科生3名,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人才总量持续增加。选派县级医院3名医师赴酒泉地区医疗机构对口帮扶,鼓励医师多点执业,抽调69名县级医疗机构中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县级专家赴各镇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织参加省、市新冠疫情救治、核酸检测、公共卫生信息化等各类专项培训1000多人次。安排县、镇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省内外3个月以上进修培训33人次。遴选30名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进行重点培养,选派7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树立骨干人才14名、优秀青年人才24名。三家县级医疗机构每年对科室投入10万元专项费用,邀请省级专家来院指导培训,带动县级医院业务能力提升。年内完成600多名卫生技术人员参加资格考试预审,新增5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4名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

【疫情防控】   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分级分类为指导,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为策略,以平战结合、快速转换为战术,紧盯传播链、布局防控链、健全责任链、建立疫情防控全流程、全要素、实战化、常态化防控网络,围绕一纲十目,积极构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机制。强化疫情防控哨点管理,县、镇医疗机构配齐配强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工作力量,对发现的发热患者第一时间由专人通过专用通道引导致发热门诊,进行核酸检测等必要的检验检查,进一步甄别排除。确定县人民医院为非绿码人员核酸检测和医疗救治定点医院,隔离病房8间、隔离病床24张、重症监护隔离病床2张、隔离病区储备医务人员52人,成立66人组成的2个医疗救治梯队,为全县医疗救治工作储备保障力量。全县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4家,核酸检测资质人员38人,采样人员657人,96孔扩增仪6台、96孔提取仪3台、32孔提取仪1台,测算单管日最大检测量3880份、101日最大核酸检测量3.68万份,与两家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签订协议可完成12万人份检测任务。组成10支核酸检测突击队,确定10辆转运车辆样本转运,组建15支流调队和2支尖刀队,应对流调溯源工作。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突出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措施,做好常态化下疫情防控工作,努力将疫情对人民群众健康和生活造成的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