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民乐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46年,于1997年4月被省卫生厅评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急救、教学、科研为一体、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性“二级甲等 ”医院。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编制床位600张,实际开放床位800张。医院设有党支部委员会、党务公开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收费与价格管理委员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劳动能力鉴定小组等委员会及小组40个,设有17个临床科室(手术室、妇产科、脑外科、普外科、骨科、心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消化科、儿一科、儿二科、重症医学科、老年病科、中医科、五官科、门诊部、急诊科、感染科(其中普外科、骨外科为省级重点专科,呼吸内科、心内科为市级重点专科)、3个医技科室(放射科、检验科、功能科)、13个职能科室(党办、院办室、医务科、人事科、科教科、护理部、院内感染控制科、公共卫生科、药剂科、财务科、医保收费科、总务科、基建项目部、12个诊疗中心(体检中心、卒中中心、口腔中心、氧疗中心、血透中心、危重新生儿、儿童救治中心、检验中心、病理中心、影像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听力中心、视光中心)。
【基础设施建设】 总投资1亿元的门急诊综合大楼验收通过并正式投入使用,设置9个临床科室,功能、检验、内镜中心等医技辅助科室,所有业务工作均已正常开展,同时顺利完成原门诊部及旧住院部病区的拆除;筹资1000多万购置方舱CT、神经外科手术动力系统、超高清宫腔镜、阴道镜、LEEP环切刀等先进诊疗设备,为临床提供可靠、准确的诊疗依据,切实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规范设置发热门诊及预检分诊,增设诊室4间,抢救室、治疗室、标本采集室,DR拍片室、B超检查室、检验室、药房和医废暂存间等功能区,将原预检分诊前移至医院大门入口处,安装单向双通道流通闸机,并设立普通患者通道和发热患者专用通道;对外科住院部大楼进行装修升级,新建蓄水量约760立方米的独立消防水池,配套修建人工景观湖及凉亭,供患者散心休憩。
【医疗质量】 推行全面、精细化的医疗质量管理,严格落实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通过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协调、制约的医疗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全力打造“平安医院”和“百姓放心医院”。医院实行院长、分管院长和科主任三级安全负责和责任追究制,不断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医疗质量安全。严格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开展院、科两级医疗质控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和奖惩办法,坚持每月组织开展行政业务大查房。实行重点工作月分析和通报制度,每月对科室业务工作开展情况、质量控制以及奖惩情况进行通报,全年编辑医疗质量综合管理通报共12期。鼓励医务人员探索创新,拓展新技术新业务,全年报备审批关节镜诊疗、呼吸内镜诊疗等新技术新业务5项,促使医院整体服务能力和医疗技术水平再上新台阶。严格按照医疗技术授权准入管理制度和手术分级管理规范,对7名新晋职称人员进行医疗技术分级授权和手术权限调整,强化医院医疗技术及手术操作临床应用的分级管理,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发挥中医科特色优势,持续推动中医药发展。组织开展病历展评及医德医风先进评选,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激励全院医师爱岗敬业、奋发向上,树立医师队伍先进典型和医德正气,构建和谐关系。多途径多渠道提供科室特色、专家信息、收费价格、诊疗流程等医疗服务信息,方便患者就诊。对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使患者在诊间就可挂号缴费,医生均可通过手机端随时查看病人的检验和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医嘱、护理记录等情况,实现挂号、就诊、收费、取药、检查、检验、治疗等各环节的共享和贯通。优化门急诊及出入院服务流程,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报服务,实行同级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降低患者就诊费用,提高工作效率。医院就诊区域设置详细的科室分布图、引导标示、放射源安全警示标示等,并为患者提供方便座椅、冰箱、微波炉、饮水机等便民设施。严格落实医务人员不良执业积分管理,对违反法律法规、诊疗规范和医疗诚信行为的,视情况给予通报扣分,并及时上报卫生监督机构。按照“先带量、后集采、再阳光、采不到申请备案”的采购原则,持续加强医院药品采购管理工作;每月对医务人员的处方进行评价,落实处方权监护、限制等管理制度,对不合理处方和用药予以干预和处罚。每个科室设立质控员,对科室当月病历进行质控管理,医务科每月随机抽调一定比例的病历进行查阅,对于书写不规范、违规收费和用药不合理等存在问题的病历,对当事人和科室给予通报和处罚。医院与各临床科室负责人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书,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控制指标,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安全。医院认真落实甘肃省《关于开展高值耗材网上采购工作的通知》,平台目录内的高值耗材全部通过网上平台阳光采购,网上采购率达85%,平台目录外的高值耗材严格实行备案采购制,降低医用耗材的费用,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
【临床教学】 以创建“省、市级重点学科”为核心,以突出专业特色为目标,不断强化科内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和业务素养,持续拓展业务范围,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依托医院相关科室积极协调建立民乐县儿科、护理、影像等7个质控中心,对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定期开展质控督导检查,促使全县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并成功举办民乐县首届护理质控大会。建立和完善医院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按照国家建设标准建设完成“五大救治中心”和“五个区域医学中心”,并顺利与省级平台完成网络对接,为患者提供更快和更准确的评估和诊疗,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极大地提升重大疾病防治水平。深化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制定《民乐县人民医院岗位等级认定及职称聘任管理办法》,建立能上能下的职称竞聘机制,年内聘任正高级职称1名,副高级职称6名,中级职称8名。引进医学类本科人才26名,招聘大专以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5名,通过外出进修培训等方式,重点培养各专业学科技术骨干20名。
【门急诊就诊】 开设急诊科、内科、脑外科、普外科、骨科、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消化内科、老年病科、中医科、皮肤科、儿科1、儿科2、儿科3、妇产科1、妇产科2、眼科、耳鼻喉科、乳腺科、戒烟门诊、糖尿病专家诊室、肠道门诊、肛肠外科、颈肩腰腿痛门诊、肝胆肠胃甲状腺门诊、心理咨询门诊、高危孕产妇、母乳喂养咨询门诊、电子喉镜室、结肠镜室、气管镜室、胃镜室、幽门螺杆菌检测室等33个诊室和口腔中心、听力中心、视光中心、心电中心、脑电中心5个诊疗中心,全年门急诊32.8万人次,年住院2.98万人次,年手术4200余例。
【护理工作】 完善护理质量管理,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护士长每日负责常规护理工作,检查各项护理措施落实情况,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不定期进行督查,并将督查到的问题现场给予指导整改,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实行护理组组长负责制的护士分层级管理,不同层级的护士明确相应的岗位职责,完成相应的护理任务。为出院患者提供延伸护理服务,出院后不定期进行电话随访,询问患者康复情况,对后期的康复继续给予专业指导。加强护患沟通和健康宣教,强化护士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每周定期召开公休座谈会一次,征求病人及家属意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持续改善护患关系。倡导护士实施“五个一”工程,每个护理单元根据特色开展技能演练,对年轻护士进行转科轮岗,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综合能力。
【卫生应急】 医院建立健全卫生应急相关制度,完善卫生应急队伍,补齐卫生应急储备物品。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积极做好各类应急工作,储备方舱CT、发电设备、运输设备、防护用品等生命支持和生命救助等物资,作为自然灾害发生后及传染病流行应急处置专用,确保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够立即启用。全年开展卫生应急演练4次,职工培训3次,参加调研、征兵体检、新冠疫苗接种等各类大型医疗保障任务100余次,选派人员400余人次。
【医院改革】 探索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发展新模式,做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工作,准确定位和把握新时代公立医院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方向。修订完善《民乐县人民医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重点向临床一线科室倾斜),将绩效工资分配与服务工作质量和数量、技术难度、医德医风、患者满意度和医院的相关制度规定等考核结果有效挂钩,合理的拉开收入差距,最大限度地调动全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工作,遵照既定的医院章程,落实民主管理和科学决策制度,强化公立医院引领带动作用,将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切实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快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医院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
【医联体建设】 认真做好紧密型县域医联体工作,与甘肃省人民医院、兰大一院、兰大二院等省级医联体医院加强协作,全年参加省内外交流学习200多次,邀请省级专家进行学术讲座、技术指导60余次,举办各类学术讲座和业务培训90余次,技能比武1次。
【分级诊疗和临床路径】 严格执行医疗保障政策、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三大目录、《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等规定,实行多层协调、上下监控、分级实施的医保管理体制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全面落实医保各项政策、制度和规定,积极配合各级医保部门及医保第三方检查机构对医保工作的检查,坚持问题导向,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究,明确责任,深入探索问题根源,确保问题整改逐项落到实处,促使医保各项工作更加合理合规。推行分级诊疗工作,积极宣传分级诊疗政策规定,引导患者合理选择就医,促进形成“小病不出村,首诊在基层,大病不出县”的诊疗机制。本年度医院分级诊疗向上转诊率为6.6%,同比下降0.2%;向下转诊率为6.9%,同比提高1.8%。
【院内感染】 根据院内感染监测控制标准,强化对重点科室、重点环节、重点部门的监测,各临床科室严格遵照医院规定,所有医疗器械均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包装,合格率达100%。认真贯彻落实医院感染控制要求,持续加强预检分诊台、肠道门诊、发热门诊、胃镜室等重点场所的管理,定期组织医院感染领导小组成员到各临床科室指导检查消毒隔离及手卫生,加大医院感染防控力度,规范工作程序,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感染,同时做好病例回顾性调查和目标性监测。
【公共卫生管理】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使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包装、运送、交接等做到专人负责、管理严格、处置规范,全院统一规范配备利器盒和速干手消液,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传染病报告管理】 全年共登记传染病患者1910例,所有患者都能转入感染科规范治疗。传染病网络报告547例,每月通过门诊、住院日志自查与行政查房相结合的方式,全年传染病上报率99%,完整率100%,两卡一致率100%。全年共迎检省级疾控督导1次,市级4次,县级5次,通过每次的督导检查,积极查漏补缺、认真整改,取得较好的效果。
【疫情防控】 医院坚持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管理水平和能力,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应急救治专家组等,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修订完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工作预案(第四次修订版)》,制定符合医院实际的《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阳性应急处置预案》《疫情期间急危重症患者绿色通道管理预案》《疫情期间出院患者转运应急预案》《对参与救治的医务人员及保洁人员等闭环管理的方案》等各项应急预案。配合县疫情防控办圆满完成全县突发疫情防控应急演练,成功举办民乐县卫生健康系统“重防控、强业务、比技术”疫情防控大比武活动,医院荣获团体一等奖,葛红霞、李秀玲、钱玉萍三名选手分别获个人一等奖、二等奖,医院积极组织医务人员观看疫情防控各专业领域专家远程授课培训20余次,全院医务人员全部通过核酸采样培训及考试,通过合格率达100%。实行24小时值班制,对风险区来民人员由专用救护车全程接送,并做好基本信息登记和旅居史询问,实现对红黄码及发热病人的就地留观、快速检查甄别。严格落实传染病防控、疫情上报管理和医疗废弃物处置等工作制度,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率达100%,按照“应检尽检”的要求,定期对医务人员、重点场所环境和住院患者及陪员开展核酸检测,全年完成各类核酸检测样本20余万份。
甘州区和山丹县发生疫情后,医院立即抽调42名医护人员,奔赴指定的核酸采样小区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完成核酸采集4万余人份,帮助甘州区进行核酸样本检测14130份、山丹县22270份;姚玉姗、王玉丽、赵小钰3名同志赴兰州新区参与新区疫情防控工作,圆满完成相关部门交付的工作任务。
【医德医风】 严格执行《医德医风考核管理办法》,经常性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学习并严格遵守“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和“医务人员十不要”,持续灌输廉洁守法理论,培养良好的医德意识,极大地增强全院职工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制定《有奖举报制度》和《医务人员违规违纪处罚制度》,并在门诊和住院部大厅设立投诉电话、投诉信箱,充分利用群众举报等形式对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和医德医风进行监督。经常性开展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和乱收费专项整治活动,药品实行严格的“三统一”管理,网上集中招标采购,透明公开医疗项目收费价格,加强内部监管。每季度向门诊住院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对科室的服务质量、医疗行为和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进行全面监管和考评,并对考评结果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