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县地震局成立于1991年5月,为县政府直属正科级建制事业单位。主要开展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抗震设防监管、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体系和公共服务建设等工作。同时承担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和震时抗震救灾指挥机关办事机构的职责。
【监测预报】 加强台网运行管理和地震观测环境的日常巡查维护,坚持日常监测和数据传输,严格执行周、月震情会商制度和宏观异常零报告制度和24小时领导带班值守制度,做好“冬奥会”“高考”“中考”期间、“两会”“两节”、党的二十大等重大节日期间的震情会商保障服务工作,全年共发布震情会商42期、震情通报11期。强化震情研判,密切监视震情发展,及时核实新天镇李寨村、六坝镇六坝村桃树、金红果树秋季开花异常现象,排除地震前兆异常,做好观测数据跟踪分析和异常落实工作。明确全县10个镇和1个社区管委会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分工负责制,建成宏观观测视频观测点5个,明确防震减灾助理员29人,灾情速报员191人,防震减灾宣传员191人,村级地震宏观观测员168人。
【灾害防御】 根据《甘肃省2022年度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方案》和《甘肃省地震局关于印发武威市和张掖市房屋抽样详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落实专项经费4万元,成立工作专班,配合省、市地震局对洪水镇、新天镇不同区域不同结构类型的房屋进行抽样详查,共采集录入房屋抽样详查数据454条,建立房屋详查数据库和地震灾害风险普查数据库,准确掌握全县房屋设防水准及抗震能力。根据省、市地震局下发《房屋设施抗震设防信息采集和动态更新机制工作方案》的要求,及时组织工作力量,开展房屋设施抗震设防信息采集和动态更新机制工作,共采集加固工程信息8条,新建工程信息4328条。推进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4541户,学校、医院和交通、电力、通信、水库、大坝、危化品厂库、应急避难场所等各类设施加固项目132项。落实《甘肃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持续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联合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教育局等部门单位对2022年全县范围内新建的重大工程项目开展抗震设防执法检查4次,竣工验收2次。
【应急救援】 修订完善《民乐县地震应急预案》《民乐县地震应急全流程全要素实战化处置方案》,编印《民乐县地震应急预案及地震灾害应急处置操作手册》,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细化工作措施,做到责任落实、措施落实、人员落实、物资落实,增强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科普宣传未配对的括号或引号!七进”活动为契机,广泛动员各镇、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活动,全年开展地震应急演练30多场次。按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指导方案》及《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标准》等文件要求,新建应急避难场所12处,场所内功能区划分明确,应急供电、供水和如厕条件齐备完善。
【防震减灾宣传】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甘肃省防震减灾条例》《甘肃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开展未配对的括号或引号!一法二条例“的宣传贯彻普及工作,健全行政执法队伍,完成4名领导干部行政执法换证工作。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七进”活动,利用“5·12”“7·28”、安全生产月、全国科普日等重要时段,组织开展大型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广场电子屏播放、悬挂防灾减灾宣传标语、条幅,设置宣传咨询台,摆放宣传展板,现场救助演示、发放宣传品等方式,大力宣传防灾减灾救灾常识和技能,参加1200多人次,发放各类宣传手册6万余册。积极组织参加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获得三等奖1名、优秀奖3名、组织奖4名。开展全省地震科普携手同行活动,征集征文、书法、绘画、演讲视频等作品98个,获得小学组三等奖1名,中学组二等奖1名、优秀奖5名,优秀指导教师4名。在已创建国家、省、市级科普示范学校的基础上,思源实验学校成功创建省级科普示范学校,完成县第二中学国家级科普示范学校中期评估工作。
【抗震救灾】 1月8日,青海省门源县6.9级地震发生后,县地震局快速响应,根据地震应急预案规定,迅速向县委、县政府和市地震局报送震情通报。及时与市地震局沟通衔接,立即开展震情趋势会商、现场工作队派遣、灾害损失快速评估、灾情收集了解、防震减灾宣传、震情信息发布和舆情处置等工作,共发布《民乐县抗震救灾指挥部通告》3期,编制《震情快报》9期、《民乐县地震信息续报》9期。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第一时间分赴各镇、相关企业、水库大坝等实地查看受灾情况,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迅速集结,靠前指挥,11个工作组立即投入应急响应工作,全力做好灾情核查、应急救援、群众转移安置等工作。经调查统计,至2022年1月14日10时00分,地震造成全县11个镇(社管委)152个村10118户35912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人口272户965人,5032户14310间农户房屋不同程度受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9.3亿元,无人员伤亡,群众情绪稳定。
【地灾搬迁】 民乐县地处青海北部—甘肃西北部断裂带上,地震活动频繁,尤其是青海门源“1·08”地震,造成全县10118户35912人受灾。同时仍有78个村1.7万户6.9万余人居住在海拔2400米以上的生态脆弱、地质灾害多发频发地区,地质灾害防治难度大,群众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生产生活条件差,发展致富制约瓶颈较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难度大。根据《甘肃省地震局关于全力做好全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相关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按照“重点整治、合理避让”的要求,在前期排查核实青海门源6.9级地震灾情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各镇区位特点、资源类型、制约因素等情况,尊重群众意愿,积极鼓励引导,稳步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根据提供的搬迁对象矢量数据和甘肃省地震局审核通过的民乐县1∶5万活动断层分布图和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活动断层避让区划图,完成2022年8675户33861人地震灾害避险搬迁对象认定工作,并通过市局审核,省局审批。至12月底,全县共新建安置点5处,签订安置协议8675户,协议签订率100%;拆迁472户,拆迁率5.4%;搬迁安置7275户,安置率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