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县以党建为引领,锚定基层治理痛点,通过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服务模式等举措,精准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推动治理服务从“被动应对”向“主动作为”转变,实现基层治理能力与服务效能双提升。
党建领航筑根基,织密基层治理网络。健全组织领导体系,调整优化县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27个成员单位组成7个专项工作组,召开专题会议2次,协调解决基层治理重点问题13个。全面推进“包抓领导+共驻共建单位+社区党组织+居民群众”四方联动共同体建设,30名县级领导包抓14个社区52个网格,142个共驻共建单位认领项目313项。推行“支部+网格”工作模式,优化设置网格404个,由党组织书记等兼任网格长,配备专职网格员448名,网格辅助人员975名,选派157名“三官一师”进入网格服务,实现党建、治理、服务“多网融合”。
减负增效提效能,激发基层自治活力。研究制定村(居)组织依法履职、协助政府工作和负面事项3个清单,梳理乡镇履职事项清单8项,严格事项准入,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常态化开展“滥挂牌”整治“回头看”,对不应悬挂的牌子应拆尽拆、统一管理,共清理规范各类标牌756块。推进村(居)务公开规范化,制定专项实施方案并强化督导检查。印发甘肃省不应由基层出具的证明事项清单第一、二、三批,统一规范出具证明事项办事指南和具体样式,村、社区出具证明同比减少38%。
多元共治聚合力,构建协同治理格局。强化全民参与机制,开展镇、村(社区)常态化制度化议事协商,探索“线上+线下”交互模式,推广“板凳夜谈会”“邻里小院”等典型做法,累计开展基层议事协商580余场次,化解家庭邻里矛盾1600余件。整合组织、交通、工会等多方资源力量,建成新兴领域区域性党群活动服务中心2处,探索建设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积极为快递、外卖小哥等提供充电、避雨、休息等多种个性化服务,引导新就业群体积极参与基层治理,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力量。深化城乡融合共建共治共享,创新推行“一窗受理、分类转办、限时办结、共建共享”服务模式,设置共享服务窗口24个,一站式为搬迁群众帮办代办63项民生事项,着力构建基层与社区“双向赋能、一体协同”的基层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