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风险管理和安全发展理念,民乐县聚焦“惠民保安”核心目标,通过强化风险意识、普及防灾技能、夯实家庭防线、动员全民参与四项举措,全面提升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齐心共筑抵御灾害的坚实防线,为共同打造有韧性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树牢风险意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范”。面对极端天气多发频发、安全风险隐患集中显现的态势,县安防委办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推动防灾减灾理念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精准识别风险底数。结合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更新成果,向群众公开辖区内3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29个小流域46个行政村山洪灾害风险区等关键信息,标注应急避难场所位置、紧急逃生路径,让群众“知风险、明路径”。推动防范措施落地。倡导家庭备好应急包(含手电筒、口哨、急救药品等),督促企业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将“以防为主”的思想转化为具体行动。今年以来,全县家庭应急包配备率提升至65%,企业消防设施完好率达98%,有效将隐患遏制在萌芽状态。强化责任传导。将风险防范纳入村规民约,通过“信用积分制”激励村民主动参与隐患排查,对及时上报风险线索的群众给予物质奖励,形成“人人争当风险监督员”的氛围。
普及防灾技能,让“自救互救”成为全民素养。“应急第一响应人”是基层防灾减灾的“神经末梢”。县安防委办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推动防灾技能从“专业领域”走向“全民普及”。系统化培训强基础。针对基层“应急第一响应人”开展专项培训,内容涵盖自然灾害常识、信息上报、现场疏散、应急救护等实用技能,累计培训镇村干部、群测群防员等1200余人。多渠道学习拓视野。引导群众通过广播、电视、短视频等平台学习地震、火灾、暴雨等灾害的应对知识,制作《家庭防灾自救指南》动画短片,在县域媒体平台播放量超10万次,让“临危不乱、沉着应对”的理念深入人心。志愿者队伍扩影响。发动县安防委成员单位干部职工担任“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深入社区、村组开展“一对一”科普,累计覆盖群众5万余人次,形成“干部带群众、群众帮群众”的知识传递链。
夯实家庭防线,以“小家安全”筑“大家韧性”。家庭是防灾减灾的“最小单元”。县安防委办从细节入手,推动安全理念融入日常生活。排查隐患保平安。组织镇、村干部进家庭开展安全检查,重点督促规范使用水电气设施、清理消防通道、杜绝楼道堆物等行为。针对电动车违规充电问题,联合物业在小区设置集中充电点,从源头降低火灾风险。配备物资备不时之需。倡导家庭按需配备急救箱、逃生绳、灭火器等器材,对农村独居老人、留守儿童家庭提供“爱心应急包”,确保“一户不落”。教育引导守底线。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学生带动家庭学习安全知识,禁止孩子到河边、水库嬉戏,培养“安全无小事”的意识。全县中小学每学期开展避险演练2次以上,学生应急逃生技能掌握率达90%。
全民协同发力,聚“各方合力”建“韧性家园”。韧性未来的打造,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县安防委办通过“全域动员、多元协同”,构建防灾减灾共同体。全域宣传造氛围。在5.12和6.16进机关、企业、学校、村组开展法律法规和防灾知识宣讲,发放宣传册3万余份,举办“防灾减灾进农村”活动,群众知晓度提升至85%,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良好局面。实战演练强能力。各镇、村(社区)和学校定期组织避险逃生演练,模拟地震、山洪等场景,让群众在实践中熟悉流程。今年“5・12全国防灾减灾日”期间,全县开展演练22场,参与人数达1千余人,应急反应速度显著提升。
从“个人识险”到“家庭备灾”,从“基层响应”到“社会协同”,民乐县以四项举措编织起一张覆盖全域的防灾减灾网络。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全民参与机制,推动风险意识更普及、防灾技能更扎实、应对准备更充分,让“惠民保安”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共同迈向更有韧性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