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动态>>各镇动态

六坝镇:凝聚民族团结“向心力“画好共同富裕“同心圆”

来源: 六坝镇 作者: 马涛 郝晓霞 日期: 2023-11-08 16:40

    六坝镇地处河西走廊中段,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民乐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国家4A级旅游景区所在地,境内张扁高速、国道227线和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贯穿全境,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全镇平均海拔1800米左右,镇域面积约307.8平方千米,辖16个行政村,173个村民小组,564722476人。现有宗教活动场所1处,民间信仰场所24处。近年来,六坝镇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镇各族群众凝心聚力、团结奋斗,扎实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六坝

    高站位高起点部署凝聚团结奋斗合力充分发挥六坝镇自古以来多民族交流交往和融合发展的前沿阵地优势,讲好六坝圆通寺塔、东西灰山遗址多民族文化交融、共同繁荣的故事。始终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推进党的工作和民族工作“同频共振”。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契机,结合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干部集中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常态化学习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举办民族宗教理论政策宣讲5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心打造民族团结主题公园、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街、民族团结文化长廊等特色主题宣传阵地把民族团结事业与文化节会活动有机衔接,以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为载体,在六坝劳动主题公园精心举办“迎新春、促发展、创共同富裕”、“民乐县第20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暨2023年梨花节”、“甘肃省第三届自行车长征赛”等节会赛事及文化惠民活动10场次积极开展非遗展示展销活动,助推各族群众巧手致富,增强各族群众对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认同。依托文化展览馆,加大四家武术、顶碗舞、河西宝卷、霸王鞭、民乐民歌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项目传承保护,筑牢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强工促农融合发展,夯实共同富裕基础。六坝镇坚持把发展作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永恒主题,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着力抓项目、兴产业、夯基础、改面貌,立足现有基础和资源禀赋,坚持产业为基、项目为王,推动城乡融合、示范带动,打造河西走廊各民族共同富裕先行区“民乐样板”。按照“三生同步”“三产融合”“三位一体”要求,秉承“七大理念”,先后投资28亿元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棚户区改造、生态及地灾搬迁工程、民俗村改造、文化展览馆建设、马铃薯全产业链培育、千亩林果基地、综合市场建设等36个重点项目,推动了乡村二次开发,实现了乡村美丽振兴,吸引了全镇2600户1.2万人入住田园综合体。始终把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促进共同富裕的强劲引擎,聚焦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建设中电投春禾智慧农业工厂、打造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充分发挥我镇优质林果、高原夏菜、草畜产业优势,持续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贸易产业链。大力推广土地经营权公司化运营模式,带动2000多名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全力帮助各民族群众增产增收,2023年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中等收入群体稳步扩大,低收入群体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16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年均增长15.5%以上,实现了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改善民生凝聚人心,增进各族群众福祉。着力构建“小县大城”发展格局,建设生态宜居各民族美丽共有家园坚持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生态环境保护、人居环境整治有机结合,配套建设道路、供水、供电、污水垃圾处理、公共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完善住宿接待、餐饮服务、金融保险、电商物流、出行运载、健康养生等设施,更好满足各民族群众到集镇就业安家需求和生产生活需要。将民族工作和民生保障深度融合依托六坝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六坝村互助幸福院和张小燕爱心工作室,结合“三抓三促”、“四实”行动、“结对帮扶·爱心民乐”工程,常态化走访慰问全镇特困供养112人、低保户1534人、残疾人692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7人、孤儿1人,落实各项社会救助资金发放等综合性保障措施。充分发挥好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开展敬老、爱幼、助残等送温暖、献爱心活动21次,为各族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奋力共促中华民族一家亲。坚持依法治理促和谐,将民族事务治理融入镇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全镇划分28个网格,积极推进社会事务一网统管、便民服务一网通办开展“三官一师”进网格活动。积极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大整治行动,用心用力用情解决教育、医疗、生态地灾搬迁住房、土地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力维护了各民族团结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