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天镇马铃薯一处种植基地,林山村承包户俞生林介绍说:“我们这里推广水肥一体化、全程机械化、自动化控制等新技术,平均每亩马铃薯产量3吨,按每斤一块钱的收入计算,每亩产值6000元以上,除去种子、农膜、化肥等物化投入,每亩纯收入3000元”。
值得一提的是,新天镇推广水肥一体化替代地膜技术,通过新修高标准农田,把机械作业难的“鸡窝田”改造成了连片的“宜机化”耕地,有利于机械化联合收获作业,提高了作业效率,同时杜绝了白色污染,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提高了马铃薯品质。
马铃薯既是粮食作物,又是高效经济作物,在确保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着双重功能,对全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产业振兴有重要作用。从“救命薯”到“温饱薯”,从“脱贫薯”到“小康薯”,再到“振兴薯”、“营养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马铃薯产业奏响了乡村振兴的“致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