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纲要

《民乐县农田防护林建设规划 (2021-2030年)》

索引号 620722028/2025-00184 发文字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民乐县林草局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部门 民乐县林草局
生成日期 2025-09-09 11:45:44 是否有效

一、规划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里面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强调要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坚定不移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同时,在国家“双碳”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对于提升区域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田生态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农田防护林作为维护农田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生态屏障,其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农田防护林可以有效的减缓风速,降低风蚀,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从而改善农田小气候,为农作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此外,为了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实施,加强农田保护,抵抗风沙危害,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促进农作物增产,需要建设农田防护林,以形成综合的农田林网防护体系,全面提高全县农业生产的整体水平,为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农田防护林建设有助于美化乡村环境,打造“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村在绿中”的城乡绿化新格局,还能促进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协调发展,实现农民增收、林业增效、国土增绿、生态改善的目标。因此,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农田防护林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据初步调查,目前我县现有耕地136.84万亩,2019年—2024年共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60.61万亩,完成农田防护林建设新建、改造面积4000余亩。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提高农田防护林质量,发挥农田防护林保障耕地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作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张掖市农田防护林建设管理条例》和《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管理的意见》(张政办发〔2024〕39号)要求,结合民乐县实际,制订本规划。旨在加快全县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管理步伐,持续有效发挥农田防护林的作用,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二、规划范围

涉及民乐县六坝镇、民联镇、南古镇、新天镇、丰乐镇、顺化镇、洪水镇、永固镇、南丰镇、三堡镇10个镇及工业园区。

三、规划布局

结合现有农田防护林现状和现代规模农业发展模式,全 面提升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建设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防护林体系。以2024年以来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为重点,采取新建、低效林改造模式对农田防护林进行补充、完善、提高。执行《张掖市农田防护林工程建设及更新改造技术方案》建设标准,在主要道路、渠系两侧构建纵横成网、景观优美、功能完备的防护林带;对新实施的土地整理等项目,有条件的区域按农田防风护林建设标准配套主、副林带;对未按规划配套防护林带或建设数量不够、保存率、质量不高的区域,进行补植补造,明确管护责任,加强管护,确保正常生长;对农田内部成、过熟期以及缺株断行、效益不高的退化防护林带和绿洲外围、重点路段、枯死濒死、林相残败的重中度退化林带进行更新改造,积极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农田防护林体系。

依据民乐县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农田分布以及生态问题特征,结合民乐县实际情况将全县农田防护林建设划分为三大区域,实施分区分类建设。3个分区分别为北部荒漠边缘风沙防治区、中部绿洲农田防护核心区和南部沿山浅山水土保持区(详见表1)。

1    民乐县农田防护林规划分区表

 序号

治理区域

                  涉及乡镇

  1

北部荒漠边缘风沙

防治区

南古镇北部、新天镇北部、六坝镇中北部(含工业园区)和民联镇北部

  2

中部绿洲农田防护

核心区

南古镇中部、新天镇中部、六坝镇南部、三堡 镇、丰乐镇北部、顺化镇北部、洪水镇北部和 民联镇中部

  3

南部沿山浅山水土

保持区

南古镇南部、新天镇南部、丰乐镇南部、顺化 镇南部、洪水镇南部、民联镇南部、永固镇和南丰镇

(一)北部荒漠边缘风沙防治区

范围:民乐县北部靠近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区域,包括南古镇北部、新天镇北部、六坝镇中北部(含工业园区)和民联镇北部。

建设重点:以防风固沙为核心任务,在荒漠绿洲过渡带营造大型防风固沙林带,阻止风沙南侵。选用沙枣、白榆、柠条、梭梭等耐旱、抗风沙能力强的树种,采用乔灌结合的方式,构建紧密型林带结构。加强封沙育林育草,通过设置围栏、封禁管护等措施,促进天然植被恢复。对已退化或缺株断带的防风固沙林带,进行补植补造和更新改造,恢复林带防护功能。依托三北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滨河产业园建设、义务植树等项目建设,配套灌溉系统,保障林木生长用水。

预期成效:有效降低风沙对中部绿洲农田的侵蚀危害,减缓沙漠化扩展速度,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中部绿洲农业生产提供外围生态屏障。

(二)中部绿洲农田防护核心区

范围:涵盖民乐县中部地势平坦、农田集中连片的区域,是全县主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产区。包括南古镇中部、新天镇中部、六坝镇南部、三堡镇、丰乐镇北部、顺化镇北部、洪水镇北部和民联镇中部。

建设重点: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农田防护林网体系。针对现有林网存在的断网缺带问题,进行加密补植,确保林网完整性。优化林带结构,推广“窄林带、小网格” 模式,减少林地对耕地的占用。科学选择适合本地立地条件的树种,如长枝榆、新疆杨、云杉等乔木,搭配榆叶梅、丁香等花灌木,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复合林带。结合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加强村庄周边、乡村道路、渠道两侧的农田防护林建设,提升农村生态景观品质。

预期成效:构建起完备的农田防护林网,有效改善农田小气候,减轻干热风、风沙等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同时美化农村环境,促进乡村生态宜居。

(三)南部沿山浅山水土保持区

范围:地处民乐县南部祁连山沿山浅山区域,地形起伏较大,农田分布较为分散,水土流失问题相对突出。包括南古镇南部、新天镇南部、丰乐镇南部、顺化镇南部、洪水镇南部、民联镇南部、永固镇和南丰镇。

建设重点:以防治水土流失为主要目标,在坡耕地周边、沟道两侧营造水土保持林带。选用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的树种,如青杨、山杏等,结合封禁治理和坡面水系工程建设,增强水土保持效果。对坡度较大、不适宜耕种的农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覆盖。在山间盆地、河谷地带等农田相对集中区域,适当建设小型农田防护林网,改善局部农田生态环境。

预期成效: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保护土壤肥力,改善浅山丘陵区的生态环境,保障山区农田的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