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620722023/2025-00044 | 发文字号 | |
关键词 | 发布机构 | 民乐县发改局 |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责任部门 | 民乐县发改局 |
生成日期 | 2025-05-21 17:39:08 | 是否有效 | 是 |
政策解读链接:关于《民乐县县域经济暨园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政策解读
为进一步推动全县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补齐发展短板,持续增强县域发展活力、综合实力和园区承载能力,全面提升县域现代化水平,制定民乐县县域经济暨园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实施“四强”行动、做好“五量”文章部署要求,紧盯全省“七地一屏一通道”建设和全市“一屏三地”发展定位,对标工业主导型和生态功能型发展定位,着眼塑造“田园民乐”品牌,聚焦“一屏一园两地”(筑牢守好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打造百亿级现代寒旱农业智能温室产业园,现代农业全链条产业化示范基地,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着力推动产业发展、强化项目建设、加快城乡融合、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等,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能级和综合实力整体跃升。
2024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9.3亿元,增速6.4%,其中,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26.74亿元,增速6.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3%,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45.86亿元,增速4.8%。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16.2%,城镇居民可支配人均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439元、18896元,增速达到5.5%、7.7%。
2025年,力争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5亿元,增速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27.29亿元,增速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9.32亿元,增速6.8%,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到10%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达到8%、8.5%。
2026年,力争一二三产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8.2%、10%、7%,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综合评价排名进入全省前50位,力争获评“进步县”;工业主导型评价排名进入全省前20位,生态功能型评价排名进入全省前5位。工业园区生产总值增速达到15%,力争获评全省省级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进步奖”。
二、重点任务
(一)筑牢生态屏障护美增绿
1.系统保护修复祁连山生态环境。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持续实施“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等项目,加大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力度,增强祁连山浅山区水源涵养补给功能。到2026年,力争县域水土保持率达到80%以上。(县林草局牵头,民发集团、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民乐分局配合)
2.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空气质量改善行动,PM2.5控制在省下达我县空气质量考核值以内。有序推进“清河净湖”行动,深化工业、城镇生活、农业农村等领域水污染防治,加快推进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项目建设,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稳定保持在100%。扎实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积极推进“无废城市”创建,确保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率、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率稳定保持在97%、100%。(市生态环境局民乐分局牵头,县水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配合)
3.扎实推进节水治水兴水。坚持“四水四定”原则,严格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完善用水总量管控指标体系,深化水权、水价及水管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智慧水务”,统筹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减损、生态节水保绿。年用水总量控制在3.75亿立方米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不断下降,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县水务局牵头,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信和商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县自然资源局、县林草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配合)
4.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持续开展“零碳”园区、“零碳”旅游景区、低碳社区试点示范创建,积极培育发展有机种植、森林康养、清洁能源、绿色制造等生态农业项目、生态旅游项目和绿色低碳工业项目,不断提高生态经济类项目比重,着力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减碳化、零碳化、脱碳化。到2026年,力争生态经济类项目投资达到亿元以上。(县发展和改革局牵头,县农业农村局、县林草局、县工信和商务局、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社区管委会配合)
(二)推动产业转型提质增效
1.做强现代农业根基。按照“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的思路,积极拓展现代农业六大空间,推动现代农业全链条升级。到2026年,建成高标准玻璃智能温室100万平方米,马铃薯初加工和精深加工转化率达到73%,中药材加工率达到70%以上,脱水蔬菜产量和产值分别达到18万吨、5亿元。成功创建全国“甘味”金张掖农优品串番茄单品冠军县、全省肉羊产业链智慧发展先行地和全国最大的东弗里生乳肉羊繁育基地。力争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27.49亿元,增速达到8%。(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县工信和商务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市场监管局、县科技局、县卫健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各镇配合)
2.做优生态工业体系。坚持“工业强县”战略,着力发展酿造、化工、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等主导优势产业,加力建设国家重要综合能源基地,奋力推动县域工业强势崛起。到2026年,力争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0亿元以上,增加值达到13亿元以上,增速达到9%。规上工业企业达45家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和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招商落地高负荷项目10项,争取配置风光电指标60万千瓦,并网装机规模达到100万千瓦以上。(县工信和商务局牵头,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林草局、县科技局、县财政局、县水务局、县应急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民乐分局配合)
3.做活第三产业业态。编制《民乐县“十五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为第三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规划支持。大力发展夜经济,举办美食节、夜间消费节等活动刺激消费,支持传统商贸企业转型“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大力实施服务业企业倍增计划,制定支持服务业企业“升规上限”政策措施,持续扩大“上限入规”服务业行业覆盖面,增强经济发展稳定性。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扩大融资规模、优化融资结构,完善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的对接机制,畅通政银企沟通渠道,推动金融业健康发展。加快推动房地产项目建设进程,扶持培育物业管理企业做优做大,带动房地产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持续推进滨河九粮液文化旅游景区、民乐古城等景区提档升级,大力发展“景区+演艺”“非遗+文创”“露营+夜游”等文旅产业发展模式,实现旅游人数、旅游花费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到2026年,力争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55亿元,增速达到7%以上,三产占GDP的比重达到55%以上,规上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规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分别增加10家、3家。(县发展和改革局牵头,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县工信和商务局、县财政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统计局配合)
(三)加速园区建设扩能升级
加快提升工业园区支撑县域工业集聚发展水平,打造高能级发展平台。到2026年,力争工业园区生产总值增长15%,实现省级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进位提升。
1.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工业园区道路、供水、供电、燃气等基础设施,稳步推进“七通一平”标准化建设。超前布局光伏发电、储能等新能源基础设施,持续增强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建设智慧园区管理系统,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智能工厂建设,布局智慧物流与数据共享平台,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工业园区管委会牵头,县水务局、县交通运输局、市生态环境局民乐分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工信和商务局、供电公司、县发展和改革局配合)
2.推动园区赋能升级。以招商引资为引擎,紧盯农产品精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生产性服务业、数字经济等重点支柱产业,充分发挥园区承接产业转移、孵化产业项目的平台作用,积极探索“资源+市场+应用场景”招商引资新模式,集中70%以上的人员力量参与园区招商。到2026年,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速达到30%以上。以全省“十五五”开发区规划编制为契机,加大向上汇报衔接,在开发区规划调整和园区提质升级上争取更多支持。开展工业企业节能降碳改造,实现园区能源、水、土地等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着力打造“专精特新”精品园区。(工业园区管委会牵头,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工信和商务局、县自然资源局配合)
3.创新园区运营模式。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推行“管委会+开发运营公司”模式,全面向园区放权赋能,不断激发园区创新发展活力。推行“飞地经济”和“一张蓝图把控+区域评估”“标准地”供地模式,开展“亩均效益”综合评价,提高要素配置效能。(工业园区管委会牵头,县工信和商务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自然资源局配合)
(四)加速城乡融合共富共赢
1.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把县城、乐民新城、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作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产城融合和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构建以县域为枢纽、乡镇为节点、辐射带动乡村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加大城镇老旧小区、老旧街区、城镇燃气、供排水、供热等老化管网更新改造力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到2026年,力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以上。(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工信和商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公安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教育局、县卫健局、各镇配合)
2.加快乡村全面振兴。科学编制“多规合一”的村庄实用性规划,因地制宜建设产业融合、田园风光、农文旅康养等各具特色新乡村。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创新金融服务“三农”方式,大力推进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引导企业商会人才、技术等多种资源开展村企对接活动,推动促进全县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县自然资源局、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市生态环境局民乐分局、县财政局、县科技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配合)
3.拓宽全民增收渠道。加强就业服务保障,紧紧依靠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创造就业岗位,促进大学生、青年人等群体就业。强化就业支持措施,开展专项技能培训行动,做好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工作,通过开展劳务协作、创建劳务品牌、支持返乡创业等,带动农民工、城乡低收入群体、易地搬迁劳动力就业。推进农业与旅游业、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农业+”教育、文化、休闲、旅游、康养、科普等融合业态,多措并举促进全民增收。到2026年,力争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保持在6%、8%以上。(县农业农村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分别牵头,社区管委会、各镇配合)
(五)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稳定
1.全面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坚持80%以上的财力用于民生,不断优化城乡教育布局和办学条件,持续加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加快促进各类社会事业标准化、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发展,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深化爱心民乐建设,对全县关爱对象定期组织干部下沉入户,及时协调相关部门落实相应政策,切实把群众的事办实办好。(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医保局、县卫健局分别负责)
2.全力推进主动创安创稳。落实“每月一题”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机制,全面推行矛盾纠纷调解“四级七天”工作法,构建矛盾纠纷排查基层化、分级调处制度化、限时办结规范化、调处化解全员化的工作格局,确保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多层级多领域健全防控体系,坚决有效防止极端事件发生。(县委政法委牵头,县直各部门、各镇配合)
3.着力消除风险隐患。全面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严格执行债务限额管理制度,持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全面提升“五大体系”建设水平,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扎实开展全流程全要素实战化演练,不断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县财政局、县应急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民乐分局分别负责)
三、保障措施
充分发挥县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总体协调和调度作用,定期研究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指导县域经济工作。各指标责任单位要紧扣考核指标加大监测力度,常态化向上对接,全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争先进位。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整合各类资金,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土地供应等方面给予支持。要加强考核评价结果分析运用,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奖励惩处等挂钩,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要广泛宣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
附件:1.县域经济综合指标体系年度预计监测表
2.县域经济综合监测指标体系
3.生态功能型县域经济监测指标体系
4.工业主导型县域经济监测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