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620722023/2023-00204 | 发文字号 | |
关键词 | 发布机构 | 民乐县发改局 |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责任部门 | 民乐县发改局 |
生成日期 | 2022-09-06 11:30:00 | 是否有效 | 是 |
政策文件链接:民乐县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行动方案(2022-2025年)(征求意见稿)
一、行动目标
积极培育生活性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质量和效益。到2025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100%,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巩固在99%以上,全县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5年以上。每千人人口执业(助理)医师3.5人以上、注册护士4.5人以上、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个、社区托育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至少建成1所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供养服务机构(敬老院),50%以上的镇建设具备综合功能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达到100%,社区城市老年助餐、居家照护服务逐步覆盖率达到80%以上;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55%;每万人接受公共文化设施服务1.8万次;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5平方米。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供给。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深入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优化城乡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补齐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短板,提升全民健身设施服务效能,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普惠养老托育专项行动,持之以恒做好“一老一小”工作,实现“幼有所育、老有所养”。鼓励社会资本举办普惠性养老服务机构,增加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大力保障老有所养,加快推进老有颐养。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丰富完善服务业态类型。探索社区服务设施“一点多用”,提升一站式便民服务能力。
(二)加快补齐服务场地设施短板。推动社区基础服务设施达标。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开展场所无障碍、消防设施改造,因地制宜增加活动场地、设施,有条件的加装电梯,为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适、便利的社区环境。推进医院、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等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空间适老化、适儿化改造。扩大老年教育供给,健全县镇村三级社区老年教育网络,方便老年人就近学习。加强校外活动场所、社区儿童之家建设,发展家庭托育点。加快发展残疾人托养和照护服务,组织实施“阳光家园”计划,推进残疾人托养和照护服务标准化建设,积极扶持社会力量发展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
(三)加强服务标准品牌质量建设。支持企业、行业组织、标准化服务机构在养老、育幼、家政、物业服务等领域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推动开展生活性服务业“领跑者”企业建设,以养老、育幼、体育、家政、社区服务为重点,培育一批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的示范性企业。打造具有民乐特色的“土四家”牛羊肉、“民乐宝”紫皮大蒜和“中华梨王”苹果梨等本土“甘味”农产品,加大网销产品开发宣传力度,指导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商标注册,改进产品包装,持续加大品牌、商标保护力度,依法打击侵权行为,营造重视品牌、保护品牌的社会氛围。
(四)强化高质量人力资源支撑。支持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与省内外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探索建立产学研用结合的服务平台。构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健全职业教育发展体制机制,建成职业教育实训实习基地、民乐县公共实训基地,为搬迁群众、园区企业职工提供更为便捷和高效的技能培训及公共就业服务。落实《民乐县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动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实力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化工产业园、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等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建设,以及全县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和新兴业态的发展,因地制宜设置制造加工、电子商务、种植养殖、养老护理、物流等工种,依托有资质的技能培训机构,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
(五)推动服务数字化赋能。大力发展“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拓展新型服务应用。加强公共文化数字化、智慧化建设,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鼓励企业持续打造“浪民乐城”“多点购物”“嗖嗖快店”等同城电商平台,吸引全县餐饮美食、酒店住宿、服装鞋包、旅游文化等100多户商家,300多个单品在线销售,通过“网上采购、同城配送”的“无接触”方式,免费为市民提供生活购物服务。
(六)培育强大市场激活消费需求。优化生活性服务业功能布局。推进应用张掖智慧教育云平台,构建新型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发展大众旅游、智慧旅游,推进全域旅游,丰富旅游新业态,推动文旅演艺、特色节庆展会提质升级。着力发展体育服务业,扶持体育用品制造业,大力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业,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丰富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出一批生态旅游产品和线路,促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形成绿色消费和健康生活方式。
(七)打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格执行“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推进“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健全消费信用体系,强化产品追溯机制,提高保护用户权益能力。优化监管服务。建立健全消费领域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强消费领域企业信息公示与信用修复工作的衔接,按照“谁处罚、谁列入、谁修复”的原则,强化协同修复,健全失信惩戒和信用修复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形成失信惩戒到信用修复的监管闭环。简化优化证照办理。加快推行新型消费领域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简化优化行政审批,进一步便利企业办事。全面推行“全程网办”“不见面”办事、“一件事一次办”。